韋安觀點:不要抱怨年輕人,而要向他們說聲抱歉!

賺不到錢、買不起房子、看不見希望被認為是年輕人開始躺平的原因。(示意圖/Photo AC)

不是現在的年輕人放棄努力,而是他們已失去了,靠努力就可以向上發展的空間和機會。他們的「夢想和理想,顯得奢侈和多餘」。

這些,難道不是「我們」這些過來人造成的嗎?所以,對年輕人不要再去抱怨,而是要想想,那些地方「我們」要對他們深感愧疚和抱歉。

過去30年來,「我們」為年輕人做了什麼?又掠奪了他們什麼?

最近,心有戚戚有感而發,規勸朋友們,不要再一味去批評苛責年輕人,包括自家子女。而是要關懷了解他們,反省自己。

「我們應該向年輕人抱歉,而不是批評抱怨」!前兩天,去台中看朋友「大炳」,向他這樣說。「大炳」是當兵時,在「三軍總醫院」住院認識的朋友,交情已有二十五、六年。

「大炳」的小吃店生意已不如以往。開店20多年,招牌主食價格,從25漲到60元,但賺得卻比以前少很多。因為售價漲不到2倍,但食材、電費、瓦斯、房租,成本漲超過3倍。庶民經濟慘淡,客人消費力減弱,小吃店只能勉強撐著。

「大炳」抱怨,小女兒原先在小吃店幫忙4、5年。想要有長遠的出路,去年到外面找工作,半年都沒找到合適的。便去學習做美甲,在家開工作室。為女兒學藝、買材料開工作室,「大炳」投資了幾十萬,但客戶不穩定,有一搭、沒一搭地做著。他認為下一代,少了這一代的鬥志和拼勁。

從事媒體業及寫作,發現過去近30年,對年輕人的社會「統稱」和流行「標識」,用詞幾乎都以貶抑和批評居多,難有正面表揚勉勵。

像是統稱年輕世代,草莓族、月光族、啃老族。或批評他們的行為,不是坑爹,就是媽寶,或是中二不成熟。仿佛江河日下,一代不如一代,新世代的能力和心智弱化退化,整個社會發生「逆進化」。

這些只看表象所妄下的定論,並不公平。我們沒有看到,也不願意去理解:現在的年輕世代,挫折碰壁多於出路,生存發展空間變得狹小不再寬敞;連夢想期盼都單調無色,心裡普遍乾澀而非甜美,日子大多過得並不如意輕鬆。

他們不是沒能力、不願努力,只是奮鬥向上的可能變得稀少和渺茫。變成失去機會的一代。

前陣子,看到一位媽媽寫的,對自己女兒重新認識的隨手雜記和感想。從另一個視角來,來透視年輕一代,很受啟發。這位媽媽是這樣寫的:

《我的人生拍戲初體驗》

答應女兒,今天早上去臨演她學姐導演的畢業電影作品,一個高中生物老師角色。特別興奮!

清晨5點起床,10度低溫,趕忙找高領毛衣及厚褲襪內搭。女兒提醒我,「媽媽,今天拍的是夏天校園場景哦!待會要把毛衣及厚重衣物脫掉」。

原本劇組工作人員6:30,在女兒大學校門口集合,學姐導演禮遇「媽媽級臨演」,特別安排專車到府接送,真是細心貼心。

我先下樓,在全家買了咖啡暖身提神等女兒,看到一旁停著台貨車。女兒下樓便帶我走向那部貨車,原來那就是「專車」。打開車門一看,開車竟是位長髮大眼美女,女兒的導演學姐。

車上一路放著輕音樂,學姐輕鬆熟練駕駛著貨車,順利準時抵達三峽租借拍攝電影的校園。對於路癡,連摩托車都騎不好的我,真是佩服現在女孩們的自主膽識,和開貨車熟練技術。 (相關報導: 韋安觀點:蔣介石「軸線」─「沒有主義的主義」突變台灣400年命運 更多文章

今天是第四天拍攝,工作人員及演員陸續到來,大家有默契了,安靜熟練各司其職進行各項準備工作。和想像中片場中大呼小叫,人員嘈雜電影拍攝場景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