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文章《為什麼你需要投資?金融工具的選擇決定我們能否抵達目的地》談到:人們通常選擇金融工具的原因或依據,一端希望就是能夠賺越多越好;或另一端至少不要比定存差。然而,金融工具的選擇依據在於能否抵達目的地。不過因為財務面要抵達的「目的地」這麼的遙遠和模糊,像是退休要多少錢?而金融工具的效果也是這麼抽象,所以往往會以眼下能夠產生的「作用」做選擇。
在財務面常見關於退休準備的疑惑像是:
是否一定要投資?那要投資什麼?需要取得多少報酬率?
是否一定要年薪百萬?
為了退休、我現在該存下多少錢?
退休是否一定要千萬?是一千萬?二千萬?五千萬?
上述疑問,沒有絕對答案,因為都關乎我們每個人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正因如此,在理財規劃中,關心的不僅是投資工具,也同樣關注我們對自己生活的安排和想像。理財規劃提供的就是一種關於價值觀與資源取捨與決定的方式。
小資族前來諮詢退休準備
Cindy前來諮詢時36歲、單身,在一般企業工作,年收入約90萬。因為擔心投資虧損,所以有大筆現金;但同時又希望比定存利率好些,所以購買儲蓄險,繳滿後每年有領回金。Cindy期待的財務目標有:
1.希望55歲退休,維持每月相當目前5萬元的生活水準。
2.75歲起加上照護準備金,7萬/月,準備至85歲。
在蒐集釐清完Cindy整體的財務狀況:包括收入、支出、資產、負債後,我們以Cindy目前的情形模擬,若將每年所存下的錢選擇類似儲蓄險的金融工具,估計長期年化報酬率2%模擬資產增長結果,能否完成她期待的退休生活?
(註:有些細節礙於篇幅省略,重點在於了解並評估不同關鍵因素對整體財務的影響。)

從上圖得知,在Cindy55歲屆退時累積資產約730萬,但只夠支用到65歲、大概是維持10年的時間。這等於是車開到一半就沒油了,但到那時想調整也有一定困難度(重新就業等方式)。
另外特別點出在55~60歲綠色線收入是0,是因為勞保勞退的退休年金必須在60歲才能請領,所以在這段期間必須提領過往累積的資產以支應開銷。
理財規劃中,退休準備取得平衡的方式

在理財規劃中有上述幾種調整方式:
1.增加收入。
2.減少支出。
3.調整目標:延後或下降。
4.調整投資架構。
〈退休準備方案一〉:調整投資架構

說明:
1.若循《投資是尋找聖杯的遊戲?透過資產配置讓你解除焦慮、又獲得好報酬》所建議的投資策略與原則,以工作期間長期年化投資報酬率5%、退休後因應提領、轉換至4%的投資標的,試算結果。
2.在Cindy55歲屆退時累積資產約1100萬,較原先計畫可延長約10年、夠用到75歲,但仍然不夠。
〈退休準備方案二〉:其他維持不變,提高收入的可能?

說明:
1.若以「一輩子都夠用、錢花到最後一刻剛好沒了」回推,則現在每月收入須提高1.9萬,在55歲屆退時累積資產約1800萬。 (相關報導: 勞工退休金可以領多少錢?專家教1鍵查詢「勞保老年年金」,月領一次領金額揭曉 | 更多文章 )
2.不過想必看到這,你與我一樣都產生了黑人問號,收入要瞬間提高這麼大幅度的可能性相對低許多。
〈退休準備方案三〉:如果延後退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