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在世人歡呼、驚訝聲中落幕了,是有史以來最有文化創意與多元開放精神的奧運。但頗多人不滿奧運開幕典禮以希臘酒神戴歐尼休斯跟變裝皇后歡樂飲宴、模仿達芬西名畫風《最後的晚餐》的表演,疑似冒犯基督教。這是因為很多人不了解該幅名畫所流露的人文思想跟法國文化、政治、社會發展有密切的關係,沒有以全面性的觀點去審視所致。
達文西是文藝復興的重要推動者。該文化運動極力宣揚人文主義,要大家從中古世紀以神為主的神權時代解脫出來,回復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崇尚智慧與個性自由,要求文學藝術應表現人的思想、感情與個性,從威權的神學束縛中解放出來。達文西的畫作《最後的晚餐》就是以人性的觀點,透過耶穌跟十二門徒晚餐的互動情形,闡述基督教以人為本的思想,跳脫以神及教義為主的威權思想,展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情懷。
在《最後的晚餐》畫作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當耶穌平靜地對門徒們說:「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出賣我」時,十二個門徒展現了不同的表情與坐姿,靜思、表白、無辜、疑惑、詫異、不安、驚恐、心虛(出賣耶穌的猶大表情)種種表情均有,栩栩如生。這是肢體語言非常豐富、充滿人性反應的描繪,著重世俗人性,沒強調宗教內容,而是以人的感情、人性與思想為主,尤其是畫中耶穌以柔和的表情面對出賣他的人,反應了宗教對險惡人性的寬容,以愛讓世人信仰,符合耶穌當年傳教時的真實教義。
文藝復興所追求的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與西方文明,起源於兩千八百年前的古希臘神話傳說。希臘神話大部分來自於文學作品,最有名的是荷馬史詩巨作《伊利亞德》、《奧迪賽》及希臘悲劇《伊底伯斯王》,是希臘文化與藝術的起源。希臘神話以人性化的角度形塑諸神,他們像人類一樣有七情六慾、愛恨情仇,彼此勾心鬥角、互相掠奪。其中最有名的是統領諸神的宙斯,他像古時候的皇帝,到處施展強大的神力獵取美女;宙斯的正后希拉只好每天跟蹤他,對那些無辜的美女與小孩施予神力下毒手。
戴歐尼休斯是宙斯的私生子,他出生後希拉ㄧ直追殺他,導致他瘋癲,到處流浪。在流浪的過程中,他教農民釀酒,因此成為酒神;他布施歡樂與慈愛,廣受古希臘農民的愛戴,每年以酒神祭祀來紀念他,並從神秘歡樂的儀式中發展出古希臘悲劇,是古希臘文學重要的源流,由此也顯示了古希臘人民的浪漫歡樂。 宙斯縱慾影響家庭的安定、希拉妒恨報復傷及無辜的故事,像極了人欲橫流、貪婪的人類,由於極富想像力、栩栩如生,希臘神話因而成為西方藝術與文學作品的靈感來源。
而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其遠因就是法國民間社會長期受到希臘神話歡樂、自由,以及文藝復興帶動的人文思想與啟蒙運動的自由民主思潮的影響,蓄積了雄厚的社會自主力量,當人民對路易十六與宗教專權腐化的不滿累積到一定程度時,這股力量終於爆發出來,發動了波瀾壯闊的革命,推翻路易十六皇朝。傳統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教會統治制度被崇尚自由、平等、博愛與理性精神的人文思想取代,個人的才智在理性世界得以自由發揮,民主的政治體制與平等競爭的社會得以建立。
法國受到古希臘文學、藝術,以及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的影響深遠,人民浪漫歡樂、社會多元開放、博愛平等,不喜歡硬梆梆教條的東西,才會以充滿愛與歡樂的酒神歡宴,揶揄《最後的晚餐》名畫。其實,該畫作是文藝復興時代甚能顯現人文精神與複雜人性的藝術品,並非一般人所認為以宗教內容為主的作品。由於該畫作所彰顯的人文思想,跟法國歷經思想、社會、政治變革的大革命所闡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精神息息相關,而最能代表該等精神的就是希臘神話的酒神戴歐尼修斯。因此,法國人以酒神跟變裝皇后的歡宴模仿《最後的晚餐》畫作,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對該幅畫所顯現的沈重嚴肅的晚宴有所不敬,其實是要藉由酒神的歡樂、博愛精神解構該畫作,重現該幅畫所欲傳達、因為宗教信仰而為世人所忽略的人文精神。
此外,從此次奧運揭幕典禮,法國人拿法國大革命遭處決的瑪麗皇后人頭表演自嘲,最後以席尼狄翁「愛的頌歌」壓軸,即可知法國人的寬容、和平與博愛,不惜自嘲警惕自己,就可瞭解他們並無褻瀆基督教之意,只是以幽默、歡樂的方式,表達為世人所忽略的畫作隱含的人文精神。 (相關報導: 風評:拒中央出資救房,中國經濟續低更長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退休駐美外交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