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將在明年步入實施的第30年,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健保實施之初,台灣的平均餘命超越韓國將近1歲,卻在2002年開始被反超,甚至平均餘命在2020年少於韓國2歲,其中原因在於韓國曾多次調漲保費,不斷提高國民健保支出,但台灣健保上路後,只調整過3次保費,甚至其中一次還是調降保費。
洪子仁在網路節目《斐姨所思》說明,健康保險制度在全世界各國均不同,台灣屬於社會型保險,由雇主、民眾、政府3方出資,包括日本、韓國等多數國家都在使用此種制度,照理來說,醫療支出多寡與健康照顧指標將成正比。
洪子仁指出,若以「國家平均餘命」比較台灣與韓國,1996年台灣平均餘命為74.95歲,韓國為74.15歲,經過26年後,2020年台灣的平均餘命只提升至81.3歲,韓國則已升到83.43歲。其中,韓國在2002年開始超越台灣,就是因爲韓國曾調漲17次保費,台灣只調整過3次,甚至其中一次是調降,所以現在韓國的保險匯率是6.47,台灣還停留在5.17。
洪子仁續指出,根據各國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占GDP比率成長比較,2000年韓國占比為3.9%,台灣則占4.97%,但2019年韓國GDP占比成長至8.16%,台灣僅提升到6.11%,因此從2000至2019年,韓國保健支出成長了109.23%,台灣僅成長22.94%。
洪子仁也提到,台灣長期對醫療支出投入不足,根據新生兒死亡率,台灣在亞洲國家就落後日本、韓國與新加坡,在全世界排名35名;若以「惡性腫瘤標準化死亡率」比較台灣與韓國,台灣從2011至2019年只降了8.2%,但韓國8年間卻將了20%。
此外,洪子仁亦針對「心臟病標準化死亡率」點出,台灣從2011至2019年也降低了9%死亡率,但韓國卻降了16.3%;「糖尿病標準化死亡率」部分,台灣自2011到2019年降低了17%,韓國卻降了49%;至於「腦血管疾病標準化死亡率」,台灣8年間降了14%,韓國則降了40%。 (相關報導: 台積電重挫!謝金河分析「基本面不受影響」仍看好:跟著美股拉回修正 | 更多文章 )
洪子仁說,台灣目前醫療費用只占GDP的6%,就能照顧全台民眾的健康,而醫界也用最少的錢提供民眾最好的醫療健康服務,做到目前全世界排名35的成績,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但以專家學者的立場,如果能再多投資一些醫療費用,政府也多投入一些公務預算,醫界絕對能提供更好的全民健康結果,甚至趕上日本或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