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觀點:罵完方先覺、再貶張靈甫—反歷史主義蔓延中國大陸學界

「抗日名將」張靈甫。(作者提供)

引言

繼中國大陸極左勢力否定方先覺將軍、抹黑衡陽保衛戰之後,近日,中國大陸方面研究抗戰的權威官方刊物《抗日戰爭研究》2024年第2期刊發了「中國社科院」近史所研究員吳敏超(女)的文章〈論國民黨將領張靈甫〉(下稱吳文)。吳文重談極左老調,貶損張靈甫將軍抗戰功績,更直接針對國軍第七十四軍的光榮戰史,在其文中提出一個值得關注的立論:「不應將七十四軍戰績神化、也不應將張靈甫在七十四軍中的戰績神化」。以第七十四軍和張靈甫將軍作為批判箭靶,顯然是意識形態的需要,也是反歷史主義持續蔓延、極左持續興風作浪的標誌。筆者認為,捍衛國軍光榮歷史與尊嚴,非為一人、一黨或一政權,而是對當年萬千軍民同胞犧牲奉獻的尊重。中國大陸學界與其花力氣去撰寫這種文革遺風的文章,不如多反思為何當年國軍史蹟會被摧毀、參加抗戰的國軍老兵會被迫害,這更合乎知識分子和學者的良心道德和職責使命。

「模範軍人」之榮譽 亦為萬千軍民同胞之榮譽

人盡皆知,國軍第七十四軍乃抗戰時期名副其實之「鐵軍」;歷經淞滬、南京保衛戰、武漢、長沙、上高等大型會戰而右腿負傷的張靈甫將軍,更是國軍之「模範軍人」。但吳文卻以極為虛偽和冷血的文字在文中宣稱:「他(作者註:張靈甫將軍)的右腿在治療後仍留有殘疾,但絕非失去右腿。」此等侮辱萬千軍民犧牲歷史、踐踏國軍尊嚴之言論,可謂其心可議、其心可誅。

吳文試圖淡化國軍第七十四軍的光榮歷史,在文中列舉了一大堆史料和數據。這是中國大陸部分官方學者經常犯下的毛病——當你跟他(她)列數據,他(她)跟你談政治,說你是歷史虛無主義;當你跟他(她)談犧牲與精神,他(她)跟你列數字,說國軍傷亡雖大、但城池依然丟失,所以國軍是「消極抗戰」。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位於白俄羅斯的佈列斯特要塞最終被德軍佔領,指揮官被俘虜。但這絲毫無損於蘇聯政府在二戰後將其命名為「英雄要塞」,也絲毫不妨礙將被俘的蘇軍指揮員認定為「蘇聯英雄」。吳敏超之類的中國大陸學者或極左文人對蘇聯以及今日俄羅斯推崇有加,卻只看蘇俄之皮毛、不學蘇俄之精髓,令人慨歎。

吳文最大的問題是,不論是第七十四軍還是萬千軍民同胞的犧牲,絕不僅僅是統計數字,而是每一個鮮活的生命,是一個個披麻戴孝的家庭。張靈甫將軍的右腿,問題核心並不是失去還是負傷,而是在當時的保國衛民戰鬥中,他身先士卒、不怕死、不貪財、愛國家,以犧牲、團結、負責的軍人武德,履行自己的崇高使命。因此,張將軍作為模範軍人之榮譽,非他個人之榮譽,也非國軍第七十四軍之榮譽,而是整個國軍和當時萬千軍民同胞之榮譽。

至於國軍第七十四軍的光榮戰史,筆者覺得可以引用羅卓英將軍的發言作為評述。上高會戰結束後,羅卓英對第七十四軍官兵進行訓話稱: (相關報導: 風評:閩南語改台灣台語,欲去中國卻更中國 更多文章

「在這次戰役中七十四軍發揮了最大的力量,創建了最大的戰果,這是非常光榮的。記得北伐時期,第四軍以『鐵軍』聞名。現在抗戰時期,我敢大膽的說:七十四軍是抗戰時期中的『鐵軍』。七十四軍自參加抗日戰爭以來,屢戰屢勝,愈戰愈強,這次又於上高會戰中,建立偉大輝煌的戰績,特別值得我們欽敬。本總司令召集七四軍高級官佐訓話,一方面是表示本人最大的敬意,一方面藉此對本次戰役作一精密的檢討。希望大家秉著此次英勇作戰的精神,聞勝勿驕,再接再厲,永遠保持『鐵軍』的威名,建立更大的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