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高漲驚動央行理事,強調不可放鬆打擊通膨:「如果要升息也會贊成」

多位央行理事異口同聲提醒國內通膨居高不下,呼籲留意物價變動情勢。(柯承惠攝)

中央銀行今年6月決議升準不升息,同時加碼房市第6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根據最新出爐的理監事會議紀錄顯示,多位央行理事異口同聲提醒國內通膨居高不下,呼籲留意物價變動情勢,更有鷹派理事認為,央行不可放鬆打擊通膨,而且必須強調決心,「如果本次要升息,亦表贊成。」

央行今(26)日公布理監事聯席會議貨幣政策議事錄摘要,有位理事表示,雖然央行本次略為下修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但上次(今年3月)原本預測第3季起CPI年增率將回落至2%以下,本次預測則延後至第4季才能實現,顯示通膨預測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另位理事同意本次政策利率維持不變,但也提到上次央行升息半碼,這段期間美國並未升息,央行須更長時間觀察台灣物價走勢,尤其今年3月以來房租成長率都比去年還高。

有位理事指出,近月台灣核心物價領先指標持續上升,目前台灣經濟成長穩健,通膨仍高且已持續很久,如果房價繼續上漲,房租也將水漲船高,使得物價上漲的壓力仍大。

持續讓貨幣政策正常化,稍微緊縮的貨幣政策應為可行。」這位理事原先認為,可以持續調升利率,但央行本次針對房地產市場調升存款準備率,同樣具有貨幣政策緊縮的效果,有助於抑制通貨膨脹。 

另位理事強調,我國通膨壓力仍大,近月房租對CPI年增率的貢獻度愈來愈大,值得關切,而且隨著外食費等價格走升,預測 6月CPI年增率將持續攀升,央行更不可放鬆打擊通膨,而且必須強調決心,「如果本次要升息,亦表贊成」;雖然本次政策利率不變,但調高存款準備率也具有緊縮作用,因此接受暫時維持利率不變的政策。

儘管多位理事針對國內通膨居高不下提出示警,但也有部分理事指出,4月電價調漲後,目前未見通膨明顯擴散跡象,而且呈現下行趨勢;鑑於通膨已經趨緩,加上考量資金狀況等因素,維持政策利率不變應為合宜措施。 

另位理事認為,國內電價調漲對於CPI年增率的影響不大,上次央行升息半碼,重貼現率已經升至2%,寫下15年來高點。此外,觀察台灣今年1~5月出口表現,僅有AI相關的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高度成長,其餘都呈現衰退,如果再次升息半碼,恐會加重傳產、中小企業貸款負擔,因此贊成政策利率維持不變,但仍須持續觀察國內通膨壓力。

央行理事:房價問題很複雜 光靠央行政策難以解決

關於升準及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數位理事認為,降低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成數,並且搭配調升存款準備率,可以達到信用緊縮效果,避免過多資金流向不動產市場;升準也可望帶動市場利率上升,具有貨幣政策緊縮或升息的效果。

但有理事指出,目前房屋需求旺盛,供給面相對短缺,業者推案與開工速度無法趕上需求,光靠央行政策難以解決目前房市供需失衡問題;升準雖有助於降低整體流動性,對房地產貸款帶來壓縮效果,但對房市供需失衡的情況仍須其他方式解決。

另位理事分析,房市降溫有2大策略,也就是「價」與「量」,前者是利率,但除了衝擊房市交易,也會影響投資及消費,而且除非利率大幅調整,否則對於房市影響不大。如果從量著手,縮減流動資金,應有較直接、較大的效果,當為有效的辦法。 (相關報導: 誰有吃到AI產品紅利?最新調查:僅1成製造業打入供應鏈,超過四分之三沒準備 更多文章

也位理事認為,台灣房價問題很複雜,並非央行可以獨力抑制,包括營造成本、都市計畫及社會住宅等房市供給面,都讓房價問題更為複雜,央行能做的就是降低投機性炒房,設法讓房價成長率下滑,而非逕將房價抑制到底。由於目前銀行授信在不動產比重仍然偏高,基於促進金融穩定,同意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及調升存款準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