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高峰論壇》為何電動車刮痕通常比燃油車少?Kia李昌益揭汽車「3A」趨勢

台灣Kia總裁李昌益出席風傳媒電動車論壇,分享汽車的3A趨勢。(陳昱凱攝)

2020與2021年期間,特斯拉股價飆漲超過10倍,銷量也呈現爆炸性成長,吸引全球資本市場與消費者日益關注電動車,前景一片看好。然而2022年之後,全球電動車市場放緩,人們對電動車的激情消退。話雖如此,電動車仍然不斷進步,一步步帶起全球的移動革命。台灣森那美起亞總裁李昌益在風傳媒高峰論壇當中,分享電動車的最新趨勢。

電動車充電功率大增,最新規格快充只要18分鐘

李昌益首先介紹全球電動車與燃油車總銷量,2023年業界王者依舊是豐田(Toyota),其次是福斯(Volkswagen),再來是現代(Hyundai)與同集團的Kia;至於電動車市場中,2023年銷量最高的品牌是比亞迪,特斯拉退至第二,第三是福斯,只考慮純電車的話,特斯拉依然是全球銷售第一的純電車品牌。至於台灣,雖然近一兩年電動車市場動能放緩,但是銷售量在2020年至2023年成長296%,成績仍是不錯。

回顧2010年至2024年,李昌益認為電動車硬體技術有長足進步,電池電壓從400伏特提升到800伏特,容量也從20kWh提升到超過100kWh,續航力大幅提升。此外,充電樁規格從500伏特、200安培升級到1,000伏特、500安培,目前最新規格的快充時間從1小時壓縮到18分鐘。至於售價,現在入門電動車款也更加接近燃油車,更貼近大眾市場。

李昌益也特別提到,台灣的充電樁市場目前主流規格依舊是CCS1,而CCS2大多用於特斯拉專用充電站;截至2023年底,台灣有4,732座AC慢充充電樁,雖然DC快充充電樁只有1,689座,但2023年下半年底成長率超過50%,擴展快速。

電動車從3E轉向3A,軟體將是汽車品牌決勝點

但是近年電動車的發展重心逐漸轉向軟體。以前業界談論的重點是3E,中文稱為三電,分別是電池(electric power)、電機(electric drive)與電控(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s),但近年的關注重點轉為3A,也就是自動駕駛(autonomous driving)、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與娛樂(amusement)。

隨著電動車技術發展逐漸成熟,各家車廠硬體技術愈來愈接近,李昌益預期,軟體將是各汽車品牌的決勝點,尤其infotainment(資訊娛樂),是車廠集中表現軟體能力的所在。要建構軟體競爭力,電動車業者需要投資5G、AI與雲端,透過與外界連結來獲得資訊,強化汽車的表現。

李昌益認為,比亞迪之所以能快速崛起,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品牌,除了電池成本低於歐美30%,另一個原因就是軟體的CP值高,能在同樣的成本下,提供優於對手的3A服務。李昌益也提到,相較於其他汽車,特斯拉幾乎不會有刮痕,因為感測系統是連動的,只要撞傷一個感測器,整個系統就會出問題,影響汽車的表現,因此車主會特別小心。這是在電動化、軟體化的發展下,駕駛行為上的轉變。

汽車搭載付費軟體,營收重心將轉成應用程式訂閱

軟體化也影響汽車品牌商的銷售策略。李昌益說明,以前汽車技術差異不大,「去買車的時候花很多時間講價錢,可見銷售重點不只是技術,價格也很重要」;李昌益認為,如今的新車愈來愈像3C產品,因此消費者實際體驗好壞,影響購買決策程度更高。另外,汽車品牌商也會讓汽車搭載付費軟體,例如座椅加熱功能,車主需要付費才能使用,營收重心將從過往的新車銷售與維修,轉成應用程式訂閱。

為了提升汽車軟體能耐,Kia選擇在新加坡設立AI工廠。李昌益表示,雖然新加坡人力成本高,但是AI系統可以直接在當地應用,消費者回饋更加即時。由此可見,車廠重點從3E轉向3A過程中,汽車品牌商會更重視價值,而不是單純壓低製造成本。演講結束前,李昌益分享Kia的品牌理念「移動,啟發人心」(Movement that Inspires),在電動車的發展中,inspire最重要,而車廠要用新科技延伸新服務,給消費者更升級的駕駛體驗。 (相關報導: 歡慶30年進化之路,限量200台、136.9萬元,Kia Sportage 30th Anniversary Edition進化登場!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