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在7月13日躲過刺殺的美國前總統川普,稍早於美國時間7月15日的共和黨大會上,宣布挑選僅擔任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一年餘的政壇新手范斯(J.D. Vance)為其副手搭檔。川普可能選擇范斯的消息,早在刺殺事件前就在美國政壇不脛而走,但當傳聞成真後,部分評論對川普選擇范斯的邏輯多所揣測。筆者想藉此機會,從多個角度推敲川普的考量,並順帶比較川普、拜登這兩位年邁的美國前、現任總統各自選擇副手的條件,可能折射出怎樣的美國未來政治圖像。
范斯:羽翼未豐的右翼王儲
對台灣公眾來說,初入政壇的范斯或許令人陌生,但對美國廣大的保守派而言,從貧困基層逐漸攀向權力高峰的范斯,是近年備受關注的右派政治新星。
出身於美國中下階層白人群聚的東部「阿帕拉契亞」(Appalachia)山區地帶,范斯成長於當地典型的「失敗家庭」,曾備受家暴及貧窮的困擾,卻能靠投身軍旅,換取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最終畢業於耶魯大學法學院,憑藉自身的法學與金融專業,得到右派創投鉅子Peter Thiel的青睞,逐步獲栽培為右翼政治明星。范斯的奮鬥史,在他2016年出版的暢銷自傳《絕望者之歌》(Hillbilly Elegy)已有完整的描述,也在2020年被大導演朗霍華(Ron Howard)改編為同名電影而廣為人知。
范斯「白手起家」、比樣版更完美的成長背景,搭配上他初入政壇,仍保有「政治素人」新鮮感的言行作風,確實使他擁有不惡的個人條件。相較於其他曾被列入川普副手考量的人選,如北達科塔州州長柏格(Doug Burgum)、佛羅里達州聯邦參議員魯比歐(Mark Rubio)、南卡羅來納州聯邦參議員斯考特(Tim Scott),以及維吉尼亞州州長楊金(Glenn Youngkin)等久經戰陣、謗亦隨之的政壇老將,范斯固然缺乏從政經驗,也沒有累積政治班底,但在他短短一年餘的公職任期內,也沒有犯下什麼予人口實的大錯,「一張漂亮的白紙」、「一株根基尚淺的政治幼苗」恰恰可能是川普選擇范斯的主因。
另一方面,年僅39歲的范斯被譽為全美「新右派」(The New Right)的健將之一,符合「年輕、「專業」、「保守」、「強悍」及「善於操作社群媒體」等多項條件,有助於川普爭取年輕一代保守派乃至中間派選民的認同。再者,川普已經高齡78歲,縱使他贏得2024年選舉,依法也只能再做一任。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前為自己選好理念相近、年富力強的政治接班人,既有助於自己卸任後保持政治影響力,又能藉此培養足以對抗民主黨政敵的政治角鬥士,可謂一舉數得。
(相關報導:
風評:台灣沒真相,就是因為民進黨
|
更多文章
)
理念的契合更勝選票極大化的計算
單從勝選的角度來看,西語裔的魯比歐、非裔的斯考特都更能為川普帶來選票上的挹注。甚至柏格、楊金等實業家出身的保守派州長,能為川普拉攏更多共和黨建制派的支持。但川普選擇了種族、性別、政治立場高度重合的范斯,顯示他對自身的選情充滿自信,認為與其為了擴大選票基礎而稀釋競選團隊的理念同質性,不如用最純粹的右翼意識形態訴諸選民。范斯與川普在多項內政、外交議題上擁有相近的理念:兩人在外交上都主張「美國優先」、都偏向貿易保護主義、都對持續軍援烏克蘭有所保留、都對移民議題持強硬立場。至於在槍枝、墮胎等傳統共和黨選民在意的議題上,兩人也都保持一致。或許有人在日前刺殺未遂案之後,認為川普改口要「訴諸全美團結」,而可能選擇政治光譜上與自己有所差異的副手,但川普畢竟是川普,他所謂的「團結」,是動員更多群眾團結在自身倡議的政治議程周圍,而不是犧牲自己的理念,以妥協換取更多的支持。
但這也不是說范斯沒有為川普吸納額外選票的能力。雖然他的故鄉俄亥俄州在近年已經進一步向共和黨靠攏,不再是搖擺州,而更像是保守派占優勢的「紅州」,但范斯被美國輿論譽為「阿帕拉契亞」山區地帶的政治代言人,這片廣大的區域涵蓋賓州、維吉尼亞州、喬治亞州等多個「搖擺州」,幾占全美七大搖擺州的半數,范斯的出線將有助於川普陣營爭取上述區域的選票。
同樣重要的是,范斯是右派大亨Peter Thiel力挺的政治新貴,川普選擇范斯做為副手搭檔,必可獲得T氏更多競選經費上的資助。
范斯VS.賀錦麗:沒有比較,沒有傷害
隨著川普逃過暗殺,帶起一波「勇者無畏」、「天選之人」的輿論聲浪,彷彿一週前吸引全美注意的「撤換拜登」風波不曾存在。筆者雖不認為川普逃過暗殺就必然為其帶來勝選,此因美國兩黨政治板塊已經固化,川普聲勢高漲將刺激對他無法接受的民主黨選民更踴躍投票反制,故兩黨勝負仍在未定之天,但川普順勢提名「新右派」領頭羊范斯做為副手,除了上述各項理由外,相信兩黨副手的對比也是他考量的標準。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比范斯年長二十歲,公職資歷也大約多出二十年。(AP)
賀錦麗現年59歲,比范斯年長整整20歲,出任公職的時間長短也大約差距20年。相較於范斯是一個尚未被充分檢驗的年輕政治人物,賀錦麗則是多次被對手與媒體放在顯微鏡下檢視,優缺點暴露無遺,甚至她早年靠與時任加州州眾議會議長Willie Brown的婚外情關係博取上位的傳聞都被攤在陽光下。持平而論,賀錦麗在擔任舊金山市檢察長、加州檢察長及聯邦參議員等民選公職任內的表現並非一無是處,反對者硬要將舊金山市、乃至加州近年的犯罪率高漲與其任職期間的政策掛勾也屬牽強,但加州整體在經濟停滯、人口外流、治安惡化等面向表現欠佳,做為當地產生的最高民選公職,賀錦麗確實成為部分社會惡感的投射對象。
除了政績之外,賀錦麗做為父系非裔、母系印度裔的從政女性,當年獲選拜登副手,確實有打破種族與性別天花板的激勵人心效應。但她被拜登任命為移民議題最高督導後的表現令人失望,甚至被批評為刻意縱放無證移民(undocumented immigrants),以及她幾度奉命出訪後,曾招致表現不佳、對涉外議題陌生、欠缺處理外事應有之機敏與儀態等批評。凡此種種,都遭部分有心人士連結到其種族與性別背景,強化了對她不信任的刻板印象。相較於白紙一張的范斯,賀錦麗必須花更大力氣洗刷外界對她的批評。
(相關報導:
風評:台灣沒真相,就是因為民進黨
|
更多文章
)
大選鹿死誰手,猶未可知,台灣要綁好安全帶
如前所述,川普大難不死所帶動的聲勢,固然有助於凝聚支持者,甚至讓部分對他的批評礙於暗殺事件而延緩發出(譬如拜登陣營卻臨時取消多支針對川普的負面競選廣告)。但川普畢竟是愛恨兩極的政治人物,甚至依據近期的全美民調,不喜歡他的比率(unfavorable rate)依舊以53%左右領先喜歡他的45%;再者,在近20年的美國總統選舉,民主黨候選人在普選得票上幾乎都領先共和黨對手,可見民主黨的全美基本盤是穩定領先共和黨,只是在關鍵搖擺州上互有勝負,導致兩黨看似分庭抗禮而已。如果拜登政府在接下來四個月內,能夠平息加薩走廊戰事、設法使通膨不再惡化,仍有一定機率可以重新贏回離散的年輕人、勞工團體等傳統基本盤。
此外,部分台灣群眾(甚至是政治人物)對「川普/范斯」這對搭檔懷抱甚高期待,認為共和黨傳統上對中國強硬、對台灣同情,故這對拍檔上台對台灣有利,這很可能是一相情願的誤判。
首先,在現任民主黨政府任內進展緩慢的「避免雙重課稅」(ADTA)、「雙邊貿易協定」(BTA)、「台灣納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等案,倘若換成「川普/范斯」這對尊奉「孤立主義」、「美國優先」的老少配執政,很難想像能夠得到重新啟動的契機。
再者,現任商務部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固然在高科技供應鍊議題上態度強硬,但畢竟沒有極限施壓台積電將最先進製程及完整產業鏈搬到美國,也從《晶片法案》項下核撥無償贈款及優惠貸款予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如果是川普/范斯上台,他們對掌握高階晶片製程的決心不容低估,且川普曾在受訪時表示「台灣搶走了我們的(晶片製造)工作」、「我們早就該對他們課關稅」,他們將如何在高科技供應鍊議題上對台施壓,可想而知。
最後,川普和范斯對援助他國戰事都興趣缺缺,兩人都曾明示或暗示烏克蘭應放棄若干土地以換取和平;此外,他們對組建理念相近的民主同盟以對抗地緣政治對手不感興趣,主張美國盟邦及夥伴應負起更多防衛自身的責任。由此觀之,台灣既不要期望他們會承諾協防台灣,也不要低估他們要求台灣調增國防預算、增加義務役服役期間的壓力,更不該錯誤期待他們會延續拜登團結盟邦及夥伴以應對中俄的戰略方針。
西諺有云:「強者為所欲為,弱者逆來順受」(The strong do what they can; the weak suffer what they must)。面對即將帶來的美國總統選舉變局,身處印太關鍵區域與中美對抗前線的台灣,沒有一相情願的餘裕、更沒有錯誤押寶的空間,只能實事求是、步步為營,發揮最大的求生智慧與韌性,才能在數十年難得一見的大變局中為自身生存發展謀得契機。讓我們寄希望於賴清德總統領導的新任國安團隊,能夠進一步領導人民、團結國家,是則為舉國之幸。
(相關報導:
風評:台灣沒真相,就是因為民進黨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