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離婚後房產會歸誰?貸款沒繳完誰要負責繳?一文看懂3大分產方式哪種最有利

本文帶您快速了解夫妻離婚後,共同的財產分配的方式有哪些,又要如何定義法定財產、共同財產、分別財產。(示意圖/取自freepik)

夫妻離婚後,房子要怎麼分才好呢?如果離婚後房屋還在貸款,兩人又要如何分配呢?本文帶您快速了解夫妻離婚後,共同的財產分配的方式有哪些,又要如何定義法定財產、共同財產、分別財產,並帶你瞭解該如何分配夫妻間剩餘的房屋貸款,保障您的權利!將雙方的財務分配清楚,讓夫妻之間也能互相好聚好散喔!

夫妻離婚後,房產分配常見的3種方式

在夫妻離婚後房產分配處置大多複雜且敏感,盤點常見的房產分配方式分述如下:

法定財產制

屬一種「財產共有」的制度,通常在法定財產制度下,夫妻在婚姻期間所獲得的財產(包括房產)被視為共同財產。目前台灣大部分的夫妻結婚時都不會事先約定財產分配,若結婚時沒有特別約定,都適用於法定財產制。

分配方式:離婚時除了個人的婚前財產與贈與、繼承的財產之外,無法證明所有人的財產則會推定為夫妻共有,離婚時可請求進行財產分配,將債務各自清償後,剩餘的財產需跟對方平均分配,這是「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這種分配方式主要基於公平原則,確保雙方在財產分配上得到相對平等的待遇。

注意事項:在某些情況下,如其中一方對共同財產有顯著貢獻,可能會獲得略微多一些的分配比例。

共同財產制

屬於「約定財產」制,需簽署共同財產制契約書,並前往法院聲請訂約登記始生效力。

分配方式:在「共同財產制」下,夫妻離婚時可以各自取回結婚前的財產,以及專供夫或妻個人使用之物(特有財產),婚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共同財產一人一半,若有不可分割共有物,夫妻雙方協議不成時,則可請求法院分割。

注意事項:日後若反悔需至法院進行廢止登記。。

分別財產制度

夫妻在婚姻期間所獲得的財產仍保持其個人所有權,財產分配更加獨立。

分配方式:在離婚時各自保留個人財產,只有在特殊情況或協議下,才會考慮對個人財產進行分配或共享。

注意事項:使用夫妻分別財產制,無論債務、剩餘財產如何,任一方都喪失「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

若房屋還有貸款,該如何分配剩餘房屋貸款?

常見離婚時遇到房屋還有貸款時,關於分配剩餘房屋貸款需注意重點說明之:

方式(一)、婚前已付&婚後貸款

若婚前已付頭期款並在婚後繼續支付房貸,婚後的貸款付款會被視為使用婚後財產償還婚前債務,需在離婚時進行分配,也就是說,房貸金額會被列入剩餘財產分配的資產項目,所有權人需把已支付房貸的金額再拿出來做分配。

方式(二)、房貸未清償時的財產分配

假如離婚時房貸尚未繳清,則需先從房屋的現值中扣除婚前已支付的首付款、受贈部分以及未支付的房貸餘額,扣除上述金額後,房屋的剩餘價值將被計入剩餘財產,進行分配。

方式(三)、確保公平分配

需確保婚姻期間的共同財產不用於支付個人債務,避免一方使用婚姻共同財產償還個人房貸,分配過程中,需仔細評估房貸的性質和支付情況,以保證雙方的權益得到合理保護。

夫妻在一起買房時,需注意的4大重點!

建議夫妻考慮共同買房時,需注意重要事項,彙整說明如下:

財務規劃:確定夫妻間的財務狀況,包括預算、儲蓄和信用評分,這有助於確定實際能夠負擔的房屋價格範圍。

買房方式:可以衡量比較包含個人名義、共同名義或其他方式購買房屋,應該清楚了解各種方式的法律和財務影響。

稅務和保險:了解與房屋購買相關的稅務和保險要求,並確保你們的財務計劃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未來規劃:考慮未來,例如是否有計劃家庭空間擴大、租房或其他變動,以確保你們的選擇符合長期規劃。

隨著一一掌握上述說明後,無論是對法定財產、共同財產或分別財產的認識,還是對於房屋貸款分配的相關知識,相信都能夠幫助夫妻間在面對婚姻中的財務分配時,做出明智且公正的決策,更重要的是,夫妻間任何協議溝通時,都應該保持理性積極的態度,換位思考多為對方著想才是是財產分配時的關鍵點。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信房屋(原標題:夫妻離婚房產怎麼分?快速透過5分鐘,看懂夫妻的剩餘財產分配!) (相關報導: 台灣六都誰發展最差?網點名1縣市「變二流城市、不及格」,內行曝看1指標最準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