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被AI搶走工作該怎麼辦?專家曝擁有這3大特質,就不用怕被取代

別怕AI拿走你的工作。(示意圖/取自photo-ac)

又或者是對金融業來說,自動提款機(ATM)出現時,所有人都說銀行要消失了、櫃員要失業了,但結果有嗎?現在看起來沒有。銀行轉而把自己當成「服務業」,不只處理存提款、放款、借貸,反而轉型成理財的機構、生活的入口。

所以到AI時代也一樣,在最近的每次演講中,我都會提醒聽眾「AI不會突然摧毀、取代工作,它是一步步解構你的工作,取代的是一個個任務,讓人類扮演的角色漸漸弱化。」我們在看待AI對工作的影響時,不是要問「會不會取代工作」,而是應該問「AI會取代哪些『任務』?」AI可以取代重複性事務,也展現出強大的推理能力,但無法協調、決策、管理。

以現階段來說,AI的發展就像兩面刃,對每個產業、職位的影響程度不一。工作者負責的任務若跟AI高度重疊,例如資料處理、需要人類手工處理的重複性事務,毫無疑問很快會被機器取代。但大家也不需要太過悲觀,因為AI還有很多遠遠做不到的事情,像是協調、決策、管理等等這些需要「人在場」的事務。

2023年7月, 美國尼爾森諾曼集團(Nielsen Norman Group)發布的報告〈AI提高員工66%生產力〉(AI Improves Employee Productivity by 66%)指出,客服、內容生成和寫程式是生成式AI影響生產力最深的三個領域。其中,聊天機器人協助客服人員提升了20%的生產力;負責產生內容、交換資訊的數位工作者,在運用生成式AI 工具產出文案、翻譯、報告、整理簡報及會議紀錄後,經統計增加了70%的生產力;帶來最強大威力的領域是編寫程式,讓生成式AI幫軟體工程師寫程式,可以提升125%的生產力,等於工程師原先寫一行程式碼的時間,現在可以寫二至三行。

進一步抽絲剝繭,會發現生成式AI顯著提高了客服人員、數位工作者、軟體工程師的生產力,但他們的工作有被取代嗎?聊天機器人這麼會聊天,客服人員是不是全部要失業了?從現在的結果來看,大家可以放寬心,這件事並沒有發生。

以客服人員的工作內容來說,他們必須精準回答資訊,尤其處理客訴時更要格外小心,懂得安撫客戶的情緒,要是將ChatGPT應用在這些細部流程,目前是無法預測結果的,意思是聊天機器人雖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如果明確指使它照著指令處理事情時,你無法確定伶牙俐齒、行為幾乎和人一樣的它會不會對客戶胡說八道,所以企業、品牌對於將ChatGPT應用在客服場域,仍有一定程度的猶豫,畢竟誰想得罪客戶呢?

因此能確定的是,AI 不會直接取代「整份」工作,但它會解構和取代某些「任務」。比方數位工作者想完成一項文字任務,一般來說要經過發想、草稿跟編修三個階段,對行銷人員、文字工作者最痛苦的,無非是一開始的「發想」,假設我得幫一個賣咖啡豆的客戶規劃行銷廣告,到底要端出什麼主題?大綱該怎麼寫?所謂萬事起頭難,起那個頭向來是抓破腦袋的時候。 (相關報導: 什麼工作最快被AI取代?眾人一面倒點1行業「非常有感」:已經快消失了 更多文章

AI又快又便宜,當然要用起來

我經常會舉物理中「靜摩擦力」的例子。相較於動摩擦力,靜摩擦力更大,當你要將一個木塊往前推的時候,一開始會需要花許多力氣,但等木塊自己開始滑動後,後續要維持往前滑的力量就變得比較小。像是ChatGPT、Gemini這些對於發想、撰擬草稿特別厲害的生成式AI工具,就是迅速克服靜摩擦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