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如果你能雙掌合十許一個願,來改變美國與台灣的政治關係,你想實現什麼願望?」
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4月9日向出現在視訊連線大螢幕上的台灣總統蔡英文,拋出了這一提問。
當日並非蔡英文的生日,但的確是個特殊的場合:紀念美國《台灣關係法》立法40週年的會議。蔡英文以視訊的方式,遠程參與了由三家華府頂尖智庫合辦的會議。
她的願望是:希望美國高階資深官員清楚地向台灣和全世界表達,他們視台灣的安全為捍衛民主的關鍵。
「這個訊息不應只傳達給台灣人民,更重要的是要傳達給對岸,」 蔡英文說,「他們對台灣的威脅,亦是對自由世界的威脅。」
台灣2020年總統大選在即,蔡英文正面臨「外憂內患」,在民進黨內面對前行政院長賴清德來勢洶洶的挑戰,外有來自國民黨和無黨派人士的衝擊。
大選的熱身戰已在美國率先開打。參選呼聲較高的台北市長柯文哲、高雄市長韓國瑜前後腳訪美。蔡英文近期也積極與美方互動,二月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宣佈競選連任,三月過境夏威夷,兩周內兩度以視訊參與華府智庫會議。
美台關係:「前所未有的穩固」
在9日的視訊演說中,民主與自由是蔡英文屢屢提起的關鍵詞,被她稱為台美之間的共同理念。
蔡英文表示,在《台灣關係法》的指導下,台灣與美國是有共同願景的「永續伙伴關係」,如今「前所未有的穩固」,成為世界上一股「良善的力量」。
《台灣關係法》被認為是美台關係的「定海神針」。1979年4月,中美建交後三個月,美國國會通過該法案。《台灣關係法》為對台軍售提供法律依據,它還載明,當台灣人民安全遭受威脅、危及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利益時,美國會採取「適當行動」。這一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的表述為台灣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美國政府40年來堅持的「一個中國政策」,核心內涵就包括美中簽署的三項公報與《台灣關係法》。

在演講中,蔡英文讚許歷任美國政府及國會信守法案的承諾與支持,肯定美國致力維護與台灣的關係、並遏制中國在「其他理念相近的國家」的影響力。
蔡英文試圖說服美方,在抗衡中國上,台灣能成為美國堅實的伙伴。 (相關報導: 歷史上的今天》4月10日:美國卡特總統簽署《台灣關係法》,確立美對台40年來不變的承諾 | 更多文章 )
她主推達成美台雙邊貿易協議,稱其有助減少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同時為美國帶來經濟和國家安全上的利好。她主動提起中國通訊巨頭華為的爭議,稱台灣是高科技產業的重要參與者,能保證5G網路等的敏感技術供應鏈「不錯落入他人之手」。
無法親臨現場的貴賓
BBC中文駐美記者 馮兆音
英語流利、在美國受高等教育、散發學術精英氣息的蔡英文,向來是華府最鍾愛的台灣政治人物之一。
四年前,蔡英文競選總統時,就曾在同一會場演講,當年同樣座無虛席。
由於美台關係的政治敏感性,如今身為總統的蔡英文無法親自來到現場,但華府智庫依然給她堪比紅地毯的貴賓禮待。
三大頂級智庫合辦紀念《台灣關係法》立法40週年會議,活動歷時整天,會場是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大的會議室,而在蔡英文發言前,全場幾乎滿座。她的頭像投影在分佈各處的多個大螢幕上。
她演講中一度咳嗽不止,俯身取過陶瓷杯喝水。一句沙啞的解釋「我最近說話太多了,」也引來席間友善的笑聲。
講稿與問答似是事先安排好的,卻也符合美方對蔡英文穩重謹慎的普遍印象。
然而,她的演講本身,並沒有得到美國媒體的很多關注,到場採訪的媒體主要來自兩岸。而在網路上,有兩萬人實時觀看了直播。
但關鍵的是,她向華府政策圈傳達了一個訊息:在中國全面崛起、向美國發起挑戰的今日,以自由民主理念相系的美台關係至關重要。
在華府無分黨派、一致認同應對中國更強硬的今日,這一訊息相信能贏得不少共鳴。
前美國國會研究處亞洲安全事務研究員簡淑賢(Shirley Kan)對我說,台灣有一個好故事,但台灣以往在「推銷故事」(sell story)上做得不如人意。「蔡總統剛剛做的,正是試圖說服美國及全世界:台灣的民主和自由正處在中國的威脅下。」
據簡淑賢的觀察,蔡英文自認掌管外交與美台關係的能力,是她個人與台灣的重要資產(asset)。簡淑賢認為,美方對蔡英文近期積極、堅定、清晰而一致的一系列戰略溝通「非常滿意」。
借此次演講,蔡英文再次展現她處理美台關係的過人能力。在華府的高人氣是她謀求連任的一大優勢。然而,蔡與黨外對手相比更為清晰而強硬的對中表態,對她的連任是好是壞,仍難有定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