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是甫卸任我國總統蔡英文的外交成就之一,且該政策對象涵蓋東南亞、南亞國家及太平洋地區的澳洲和紐西蘭,不過越南胡志明市社會科學人文大學講師黃心光撰文表示,新上任的賴清德政府需要升級該政策,並把帛琉、馬紹爾群島、吐瓦魯3個太平洋邦交國納入其中。
越南策略論壇(VSF)19日刊登黃心光(Huỳnh Tâm Sáng)文章,內容稱經過8年後,蔡英文政府的新南向政策達到許多成果,尤其是經濟部分,但新總統賴清德需要在文化及人與人互動投入更多,同時把帛琉、馬紹爾群島、吐瓦魯3個台灣邦交國納入此重大策略。
蔡英文在2016年競選期間,就把新南向政策列為政見,當選後隨即推動。黃心光直言,該政策是蔡英文最知名的外交倡議,「基本上,該政策的出現是區域地緣政治日益不穩定的脈絡下指引台灣方向」。他提到,該政策是透過促進與東南亞、南亞和澳洲、紐西蘭18國穩定合作,降低台灣對中國的依賴。
黃心光指出,台灣近年在新南向夥伴國的投資大幅擴張,台灣製造業在這些國家的存在增加,特別是在越南的電子製造業、在泰國的印刷電路板(PCB)和在印尼的紡織及鞋子製造業。他提到,賴清德在競選期間說,推動新南向政策,台灣在國際社群扮演正面力量的角色,會和理念相近夥伴持續合作。
黃心光亦稱,2023年還是副總統的賴清德曾強調,人是新南向政策的中心要素,表示該政策會是繼續努力的「指南」。「不過新南向政策的成功不能只依靠賴清德的承諾」,他直言,在地緣政治迅速變化的脈絡下,該政策需要新的目標,才能實現台灣新總統的願景。

新南向應納3太平洋邦交國
黃心光表示,帛琉、馬紹爾群島、吐瓦魯未被納入升級版的新南向政策的話,會給人台灣沒做出必要努力,恢復與這些國家的策略互動,特別是在中國藉由投資和發展協助來搶奪台灣邦交國的情況下。他強調:「和現有邦交國強化正式外交關係很重要,因這些國家可代台灣向聯合國這類國際機構傳遞想法。」
黃心光坦言,在現實上,台灣和中國競爭保有邦交國的資金和發展倡議的資源有限,所以台灣只能做正確的事,強調優先考慮民主和透明政策、價值觀為基礎的關係,以及長期承諾勝過短期利益。他認為,穩固關係需花數年時間和外交努力,共同利益和承諾要「新的投入」,才能鞏固正面氣勢。
「把帛琉、馬紹爾群島、吐瓦魯納入升級版的新南向政策,不只是幫助這些國家強化其在國際社群的地位,也是確定台灣對夥伴持續不斷的支持」,黃心光稱,為了讓賴清德制定出好的策略,他的外交團隊必須先對當前新南向政策基礎,即目標和價值,還有新版新南向政策要應對的議題有明確藍圖。
黃心光認為,評估蔡英文的外交政策談話,或許能給新政府有些建議。他指出,蔡英文在2023年玉山論壇致詞說,「當我們往更具包容性和韌性的發展之路邁進時,我們將繼續深化與新南向政策合作夥伴和其他理念相近國家的連結」,其中「包容性」和「韌性」是關鍵字。 (相關報導: 2023玉山論壇》蔡英文:台灣是可信賴夥伴 澳洲前總理、美國前UN大使籲挺台 | 更多文章 )
黃心光說,包容性意味對社會各階層公平分配機會和資源,包括弱勢和常在社會主流中被遺忘的族群;韌性則指面對挑戰時,堅定立場的能力,以及調整政策的能力,以從危機中復原,因此賴清德應依前往更具包容性和韌性的未來的政策架構軌跡,重新校準新南向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