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羨慕很會畫畫的人,看到Leslie Wang–王意馨一張張畫在牛皮紙上的食物畫,覺得特別極了!牛皮紙的質地和顏色似乎為色鉛筆畫的飲食創造一種特殊的味道,讓人很喜歡。名廚李信男Nobu Lee形容:「盯著Leslie的作品,畫作中的食材料理們,以極為低頻的騷動,慢慢的動搖我內心深處非常柔軟的那塊心田。」

Leslie說,畫食物是她的執著,從小唸美術班的她,大學時卻因為家人擔心未來的出路而改唸英語教育,那時上課覺得太無聊,便偷偷把一天三餐畫在小筆記本上,就這樣一路畫了四年的食物日記,「同學都覺得我很誇張!」她笑著說。
從玻利維亞和葡萄牙開始探索飲食文化
赴美唸研究所主修環境平面設計,讓Leslie像飛出去的鳥般探索自己,把對飲食的熱情結合設計,將平面設計的範疇延伸到空間:餐廳、百貨公司、機場…,她特別專注在餐飲空間環境的設計,那時有很多跨國研究機會,教授安排她到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在丹麥創業家Claus Mayer於首都拉巴斯創立的非營利組織Melting Pot Bolivia擔任志工,並協助助餐廳Gustu視覺設計。Claus Mayer深信飲食的力量可以改變社會,提供獎學金給當地最貧窮的學生學習廚藝,傳遞健康飲食的概念、推動經濟和觀光,這感動也震撼了正在摸索未來的Leslie:「看到頂尖的人做的事情,讓我眼睛打開了!以前畫畫為了自己,沒有想到可以成為工作或有影響力,飲食可以影響的層面如此廣闊,其中很多都可以藉由視覺設計傳達,我覺得好像找到自己可以投入心力的事…」
畢業後繼續跟著本身是街頭塗鴉藝術家的教授到葡萄牙創作、策展,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帶給Leslie的衝擊很大,以前除了葡式蛋塔外幾乎一無所知,因此只要在當地吃到一樣東西就畫下來,某次她隨手用色鉛筆畫在裝麵包的牛皮紙袋上,意外發現呈現的效果特別好,從此帶著色鉛筆和牛皮紙邊旅行邊畫,常在戶外咖啡廳的小桌子像鋪桌巾一樣地將全開牛皮紙打開作畫,動輒引來人群圍觀,「到了葡萄牙我已經很確定自己要做飲食繪畫這件事,對飲食的熱愛和藝術創作是我很想追求的,所以買了最大的紙來畫,紙張尺寸的大小也代表我心境上的轉變。」

葡萄牙成為Leslie從事飲食繪畫的起點,走到哪兒、吃到哪兒、畫到哪兒,珍惜每一次用餐經驗和食材,把這令自己開心的過程畫下來,延續心裡的感動。
邊吃邊畫也訓練了她作畫速度很快,笑說在食物還沒變涼之前可以品嘗,不過現在她是吃完、有感動了再畫。「後來我發現記錄的不只是美食,異國料理其實不見得吃的習慣,但好不好吃可能已經不是重點,而是我由食物去認識這個世界的切角。」 (相關報導: 風評:國情報告不違憲,立法院當然可以監督總統 | 更多文章 )
各地的美食探險 藉餐桌和畫筆交朋友
葡萄牙人總是熱情分享口袋名單,建議Leslie應該去當地哪些餐廳,這成為她與在地人交流的方式,漸漸地,所吃過的食物填滿了全開牛皮紙上的葡萄牙地圖,還有好些蒐集到的餐廳還沒畫進去,於是她把這些食物筆記做成刊物 OUNCE Magazine《玩食誌》,創刊號就在葡萄牙誕生,當地人看了問她:「妳是台灣人?台灣的飲食文化是什麼?」《玩食誌》第二期就畫她從小吃到大的台灣美食小吃,接著每到一個城市就到處藉餐桌交朋友,詢問在地人們有沒有口袋美食名單,把飲食筆記集結成《玩食誌》第三期、第四期…,找當地印刷廠印製,再上架到獨立書店,至今包括倫敦、巴黎、哥本哈根、紐約,和西班牙、義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的城市…,總共十三期,直到疫情來襲才停止;過程中有獨立書店把這本刊物送到Gourmand Awards《世界美食家圖書獎》參賽,結果獲得「最佳設計」首獎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