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應自我節制,但政治人物未必」桑思汀讚歐巴馬大膽改革

哈佛法學院教授凱斯.桑思汀(Cass R.Sunstein)談起他最廣為人知的「司法最小主義」,細膩而謹慎的談吐讓人印象深刻。(陳明仁攝)

近年來,每當國內發生重大爭議,台灣社會往往將釋憲視為終極手段,但信奉「司法最小主義」(judicial minimalism)的重量級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凱斯.桑思汀(Cass Sunstein)卻主張大法官應自我節制,理由是司法做得少一點,就能留給民主更多空間,不過即使如此,他也不排斥大法官偶爾當一次英雄;而換到政治人物,「最小主義」則未必適用,桑思汀以美國總統歐巴馬為例指出,對於一個大膽採取進步作法的領導人來說,只要他願意傾聽別人的意見,「最大主義」也不壞。

在美國法學界享有盛名、同時也是歐巴馬政府智囊的桑思汀於12月9日至12日來台訪問,除了在中央研究院與台灣大學等地舉行講座之外,他的中文版著作《剪裁歧見:訂作民主社會的共識》(Conspiracy Theories and Other Dangerous Ideas)也在台出版。《風傳媒》在桑思汀來台的首日上午對他進行專訪,儘管訪談時間不長,但桑思汀細膩而謹慎的思考風格與談吐,依舊讓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20151209-人物專訪.美國學者凱斯.桑思汀 Cass R.Sunstein(陳明仁攝)
桑思汀遠道來台,歷經長途飛行卻依舊神采奕奕。(陳明仁攝)

雖然才剛抵達台灣沒有幾個小時,當桑思汀在約定時間走進福華飯店的小會議室時,依舊神采奕奕地與記者握手寒暄,絲毫看不出長途飛行的疲態。當記者詢問訪談內容是否方便錄音時,這位歐巴馬政府的前「管制沙皇」則是簡單俐落地回應:「Yes, thank you.」而且附帶問了一句:「XieXie means thank you? XieXie, I don't mind.」(「謝謝」是「thank you」的意思嗎?謝謝,我不介意。)現場稍嫌生澀的氣氛頓時輕鬆起來,在笑聲中開始了對桑思汀教授的專訪。

學而優則仕 曾入白宮輔佐歐巴馬

桑思汀是一位極為多產的法學教授,在長達30餘年的學術生涯中,出版了包括超過30本專書、200篇以上的期刊論文,主題包括言論自由、審議民主理論、環境管制、網路資訊自由到動物權、社會權、行為主義經濟學。美國法學界在2007年引用次數最高的學者就是桑思汀,而且與次高的著名法律哲學家德沃金(Ronald Dworkin)相比,引用次數竟多出一倍,其影響力與重要性可見一斑。今年61歲的桑思汀曾在2009至2012年擔任白宮預算管理局的資訊及管制事務辦公室主任(Administrator of the Office of Information and Regulatory Affairs),以成本效益分析統整歐巴馬政府的所有法規,這也是他被冠上「管制沙皇」(regulatory czar)渾號的原因。儘管他本人並不喜歡、也不同意這個稱呼。 (相關報導: 桑思汀專訪》如果操作陰謀論的是國家…… 更多文章

桑思汀著作等身,光是亞馬遜可以查詢到的專書(期刊論文不計)就有44本。
桑思汀著作等身,不計期刊論文,光是亞馬遜可以查詢到的專書就有44個搜尋結果。

除了知名的「司法最小主義」(judicial minimalism)憲法解釋理論,「不完全理論化合意」(incompletely theorized aggrements)的具體實踐進路之外,曾執教芝加哥大學的桑思汀也深受芝大著名的法律經濟學影響,除強調成本效益分析的重要,並且與經濟學家塞勒(Richard Thaler)共同提出「推力」(nudge)理論。至於他對審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與「公民共和主義」(civic republicanism)的重視,對資訊傳播與政治信念形成的細膩分析,都可看出桑思汀並非執著於法律解釋與法院判決的傳統法律學者,其學術觸角更遍及政治哲學、行為經濟學、心理學、公共政策、風險理論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