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無法迴避的重大危機:當人口嚴重老化,中國要拿什麼來照顧老人

中國人口的老化問題,是習近平無法迴避的重要挑戰。(AP)

當72歲的農民曹煥春(Huanchun Cao;音譯)被問及養老金問題時,他咯咯一笑。

他吸了一口自製的捲煙,皺起眉頭,歪著腦袋——彷彿這個問題本身就很荒謬。「不,我們沒有養老金。」他看著結婚超過45年的妻子說。

曹煥春和妻子
曹煥春和妻子面臨著一個困擾許多中國老年人的難題——誰來照顧他們?

曹先生是見證中共誕生的一代人。和他的國家一樣,他未富先老。如同許多前往外地打工的農民工,他只能繼續工作以養家糊口,而別無其他選擇。因為他已經身陷該國脆弱的社會保障體系。

經濟成長放緩、政府福利縮水以及長達數十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正讓習近平政府面臨著日益嚴重的人口危機。

隨著養老金正在枯竭,國家已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建立基金照顧不斷增加的老年人。

在未來十年中,約有三億目前年齡在50歲至60歲之間的人士將離開中國的勞動力大軍。這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年齡組別,幾乎相當於美國的人口總量。

誰來照顧這些人呢?答案取決於你去哪裡、問誰。

曹先生和妻子住在中國東北部的遼寧省,這裡曾經是中國的工業中心。

省會瀋陽被大片農田和礦山環繞。冶煉廠的縷縷煙霧彌漫在天際線上,附近不遠處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清代世界遺產之一。

這裡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年齡在65歲或以上。越來越多的勞動適齡人口離開重工業中心,到其他大城市尋找更好的工作。

曹先生的孩子們也搬走了,但他們相隔仍不算遠,可以經常來探望。

「我想我只能再繼續幹四、五年了。」曹先生和妻子撿完柴回來後說。他們撿柴以給炕加熱取暖,不時傳來噼啪的聲音。

曹先生走在街頭
曹先生住在曾經是中國工業中心的東北。

這對夫婦每年能掙約20,000元人民幣(2,200英鎊;2,700美元)。但是,他們種植的玉米價格正在下跌,如果他們生病則會面臨窘境。

「五年後,如果我身體還硬朗,也許還能自己走路。但如果我體弱多病,那我可能就只能躺在牀上了。就是這樣,完事了。我想我會成為孩子們的負擔,他們要照顧我。」

這不是55歲的唐國惠(Guohui Tang;音譯)想要的未來。她的丈夫在建築工地出了事故,而女兒的大學學費耗盡了她的積蓄。

因此,這位前挖掘機操作員看到了老年護理的商機,其可以為自己的晚年提供積蓄。她在距瀋陽一小時車程的地方開了一家小型養老院。

在被農田包圍的單層房屋旁,豬和鵝不時發出聲響。唐女士種植農作物來餵養她的六位住客,而這些動物不是寵物,它們也是盤中餐。

當陽光照進暖房時,唐女士指著正在打牌的四人。

「看到那位85歲的老人了嗎?他沒有退休金,全靠兒女供養。他兒子付一個月的錢,女兒付下一個月的錢,但他們也需要生活。」

她擔心自己也將不得不依賴她唯一的女兒:「現在我每個月都要交養老金,即使這意味著我無法保障溫飽。」

幾代人以來,中國都依靠孝道來填補養老缺口。照顧年邁的父母是兒女應盡的義務。

但年邁的父母可以依靠的兒女越來越少,原因之一是「獨生子女」政策,該政策在1980年至2015年間禁止夫婦生育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

唐女士經營的養老院裏的居民。
唐女士經營的養老院裡的居民。

隨著經濟快速成長,年輕人也遠離了父母,使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需要自己照顧自己或依靠官方養老金。 (相關報導: 美國「印太沙皇」罕見表態:AUKUS有利台海和平穩定 更多文章

但據官方的中國科學院稱,養老金可能在2035年耗盡。這是2019年的估計。後來,新冠疫情使中國經濟放緩,該問題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