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上次大選曾被對手陣營攻擊「對中國過於軟弱」,川普才是真正強硬捍衛美國利益。不過最近兩人對於「禁用TikTok」卻展現出迥然不同的態度:拜登清楚表態「國會通過TikTok禁令我就簽」,川普卻說「不該禁TikTok,否則會讓臉書坐大」。200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在《紐約時報》專欄表示,中國政府最近的種種態度顯示,中國領導人已經被拜登的強硬態度激怒,這說明拜登做對了什麼。
克魯曼在《紐時》專欄表示,共和黨這些年一直攻擊民主黨與拜登對中國「太過軟弱」,其中一個主要理由就是拜登沒有禁止TikTok。如今這項批評顯得十分諷刺,因爲正當國會山莊討論TikTok禁令之際,真正反對的如今卻是當初自認「對中國強硬」的川普。克魯曼說,據報導川普跟一位在TikTok母公司擁有大量股份的億萬富翁(他也是共和黨金主)談過之後,這位美國前總統卻變得出爾反爾、來了一記一百八十度的髮夾彎。
克魯曼表示,川普當年發表了後來逐漸演變成種族主義的仇外言論(比方說用「中國病毒」來稱呼新冠病毒),也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了聲勢浩大但沒有作用的關稅,問題是川普從來沒有對抗美國最重要對手的策略,反倒是拜登在貿易問題上對中國採取了強硬立場。克魯曼寫道:「拜登複雜而成熟的經濟民族主義非常重要,比起川普的保護主義還要重要得多。事實上,拜登的對中政策已經強硬到讓我有點緊張。如果你不相信我,那麼有人顯然會同意我的觀點:那就是中國政府。」
克魯曼會這麼說,一來是因爲中國才剛剛向WTO提出關於《減少通膨法》的告訴,因為中國對於美國政府(為了應對氣候變遷)對電動車的補貼政策非常不滿。按照北京的說法,就是美國對於使用中國電池的電動車抱持歧視的態度。克魯曼承認美國的產業政策確實有利於國內產業,甚至有可能違反世貿規定。問題是所有國家都沒什麼意見,就只有中國站出來抱怨。克魯曼的看法是:中國臉皮有夠厚,因為中國自己對國內產業的巨額補貼根本遠超過其他主要經濟體,中國也經常對外商外企採取公然的歧視性政策。
由於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上週才警告中國,宣稱中國的補貼政策已在綠色能源領域造成「產能過剩」,克魯曼認為即便中國在WTO獲得勝訴,也很難想像拜登政府會接受針對自己補貼的裁決。那中國政府告上WTO是為了什麼呢?克魯曼分析,這很可能只是因為中國官員在對拜登政策發脾氣—包括對電動車的補貼,也包括對半導體技術出口的嚴格管制。克魯曼自認是個「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的支持者,但他依然支持拜登強硬的對中政策,因為這個世界已經與過去不同。強硬的拜登經濟學似乎激怒了中國領導人,但這也表示拜登的做法確實有效。
克魯曼指出,川普任內確實大張旗鼓地與中國對抗,問題是他的做法並沒有實際效果,如今對於禁用TikTok也完全棄守原本的立場;反倒是說話比較溫和的拜登,卻正在對中國揮舞著大棒。或者這麼說—川普只是在電視上裝出對中國強硬的樣子,但拜登對中國才是來真的。當然,共和黨人還是會繼續宣稱「拜登對中國太軟弱」,但通過中國對《減少通膨法》的強烈反應,可以知道中國政府完全明白他們現在遭遇的是什麼。 (相關報導: SU7賣爆?小米造勢過頭,真實訂單數成謎 專家擔憂「虧本賣車難持久」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