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危機並非兩岸衝突?葉俊榮當《一日客座總編輯》點出賴政府「4大課題」待解

台大法律系特聘教授葉俊榮於《風傳媒》活動《一日客座總編輯》中剖析,準總統賴清德政府眼下不僅對內有各式挑戰,對外也將面臨更多考驗。(鍾秉哲攝)

全球2024超級大選年1月上旬由台灣拉開序幕,新任立委已在本月走馬上任,準總統賴清德則將在5月20日宣誓就職,而在新國會三黨不過半、朝小野大的新政局下,賴政府看似挑戰重重。然而,曾任行政院政委等政務要職的台大法律系特聘教授葉俊榮,於《風傳媒》十周年特別企劃《一日客座總編輯》中剖析,賴政府不僅對內有各式挑戰,對外也將面臨更多考驗,台灣應高度聚焦及面對4大危機。

我國大選1月13日落幕後,美國也將在11月進行總統及參眾兩院選舉,且不僅台美,今年共有76個國家將舉行選舉,影響全球過半人口,使2024年被視為超級大選年。葉俊榮指出,在今年各國的選舉過程當中,國際隨著地緣政治的發展,除了區域衝突外,還有許多在科技、經貿等各方面的競逐。

「全世界都很不平靜!」葉俊榮分析,台灣在完成民主大選後,國會忙著重新定位秩序,重新摸索在三黨不過半下的運作邏輯,而賴清德政府的內閣組成,外界也紛紛揣測閣揆與閣員,選後政治權力配置備受矚目,尤其台灣即將在2年後迎來九合一地方大選,因此政壇正忙於尋求秩序的穩定。

不過,葉俊榮說,與此同時,台灣至少有4個關鍵性議題,是不能在動盪過程中忽略,且不能任由時間經過卻未認真思考;他點出,地緣政治下的台灣路、人口危機下社會投資的反思、人工智慧(AI)科技的隱形風險,以及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不只考驗著全球的未來發展,同時也是台灣非常重要的課題。

籲強化與東協連結 葉俊榮:接軌國際利基不只科技

美中衝突與台海情勢長期牽動台灣在地緣政治下的角色,但葉俊榮認為,台灣長期糾結在中國框架下的困境,若能將中國視作亞洲的部分,在亞洲大框架下就能有更長遠的思考;舉例而言,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不應停留於逃避中國的權宜措施,其實應與對日、韓密切合作相同,更扎實的扎根東協(ASEAN)。

葉俊榮直指,東協6個主要國家發展都非常迅速,台灣也都與其有密切關聯,無論是在人流、經貿、科技或教育方面,或多或少都有合作,但台灣應更近一步的認真經營雙邊關係,以尋求在國際政治紛擾下的更大著力點;台灣要與其土地、人民有所結合,不應僅單純的投資賺錢,人流往返也不該只停在觀光。

2019年11月3日,第35屆東協峰會在泰國暖武里登場(AP)
葉俊榮呼籲,台灣要與東協國家的土地、人民有所結合,不應僅投資、賺錢,人流往返也不該只停在觀光。圖為第35屆東協峰會。(資料照,美聯社)

葉俊榮坦言,在以美中為核心的衝突下,台灣與各國皆面臨著如何自我定位,並憑藉自身優勢避險的難題;而台灣過去參與國際運作的機會較少,有時還會缺乏信心,但若能掌握自身優勢,台灣其實不僅在科技,還有民主和文化的優勢,甚至生態多樣性的豐富資源也都是優勢,這些均為台灣接軌國際的利基。

超高齡化、少子女化衝擊 葉俊榮拋2大解方

談及台灣內部人口結構改變所帶來的挑戰,葉俊榮說明,我國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意即國內將有2成老年人口,而在另一方面,台灣也面臨著少子女化挑戰;前述問題同時存在於我國,雖並非台灣獨有的困境,但我國的問題卻顯得更為極端,這不單影響到台灣的人口紅利,更影響到教育內涵。 (相關報導: 深坑大火惡臭禍首!鋰電池2不穩定特性難撲滅 電車充換電站成不定時炸彈 更多文章

葉俊榮表示,面對高齡化問題時,台灣除了加強投入醫療、照顧等方面,其實可以更寬廣的看成健康與快樂的問題,強化培養疾病預防觀念、運動與飲食健康,這些都比生病才就醫更為重要,也能最正確的使用國民健康資源;而前述倡議可藉由體育署與國健署結合,透過獎勵輔助以健康聚焦老年化政策。

20190709-復華長青多元服務中心,長照中心,老人。(顏麟宇攝)
葉俊榮認為,台灣面對高齡化問題時,應更寬廣的看成健康與快樂的問題,才能最正確的使用國民健康資源。圖為復華長青多元服務中心。(資料照,顏麟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