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信賴產業解決人力荒 國科會4年砸100億力推「AI智慧機器人」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14日受訪時談及「AI新科技智慧機器人計畫」。(羅立邦攝)

行政院會預計明(15)日通過國科會陳報「AI新科技智慧機器人計畫」報告。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今(14)日受訪表示,台灣勞動人力缺乏,機器人的應用不僅止於勞動性、危險性工作,而是連人腦在做的事情,將來都可以代勞。預算方面,國科會編列4年100億預算,國發會也編列10年100億用於產業推動。

吳誠文表示,總統賴清德提出五大信賴產業,其中2項最重要的是AI和半導體,而另外3項的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都是屬於AI和半導體的應用,這3項為有一個共通的技術,如今通稱為「機器人」,發展方向是將人類的智慧轉移到機器裡,將人類的智慧變成是機器的智慧,即machine intelligence。

吳誠文指出,因為如今已經有明顯的人力缺乏,不只勞動人力,連服務人力都缺乏,那在這種狀況之下,如果不去制定長遠的智慧型機器人國家政策,將來會面臨很大的這個人力短缺,導致各行各業衰退。

吳誠文說,這個計畫將由國科會、國發會、經濟部、數發部執行,目前國科會編列4年100億預算、國發會編列10年100億,用於產業推動。吳誠文強調,台灣的硬體能力已經成熟,接下來就是要把人工智慧從人的身上轉移到機器,這是最困難的,而不論是兩隻腳、動物形狀、天上飛的、水裡游的,所有可以自主移動的機器人都是方案中的一環。

配合南方大矽谷計畫 機器人研發、製造產地落腳台南

吳誠文表示,計畫將配合南方大矽谷計劃,機器人產業製造的基地,預計將選在台南北邊的柳營科技工業區,研發基地則選在台南六甲的工研院南分院,將設立產研合作共創中心。至於計畫上路日期,吳誠文說,編列的是明年開始的預算。

吳誠文也說,對於智慧機器人產業,大部分IC設計公司都已經磨刀霍霍,一些既有的機械手臂業者未來若要轉型為服務型型機器人的話,由於他們本身不做AI,因此也需要這個方案去整合,將AI、晶片和既有的硬體產業結合,預計2年內就會有產品出來,用於智慧醫療及餐飲旅宿,無人載具應用則預計是再下一階段才會出現。 (相關報導: 貝森特的「台灣好提案」揭曉?專家曝「我們3月就舉手」:超優稅率有機會 更多文章

針對是否可能和國際大廠合作,吳誠文表示,保持開放態度,但唯一要堅持的就是主權AI,一定要把相關資料留在台灣,現在民間要買機器人,不是買中國的就是美國的,但美國的很貴,中國的雖便宜卻有資安風險,因此一定要發展主權AI,確保資料安全及供應鏈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