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寫到有年輕人因為融資、期權三百萬積蓄的新聞,今天早上就有位讀者來訊,內容是這麼寫的:「感謝你的分享,我和27歲的那位兄弟情況非常相似,看到你的文章我的心情也好了一點點,感謝。」
後來安慰了幾句,請他好好加油,重新站起來比較重要之後,他主動提到了發生什麼事。
「2021年的時候,我輸掉了12萬美元,今年又用了幾個月的時間賺回了3萬美元,但是前幾天又因為投資期權輸掉了,現在該如何是好?」
這問題範圍很廣,如果沒有好好自我介紹,沒有談到原生家庭背景、自己的職業、年收入、家庭成員數量、年紀、對於金融市場的認知程度到哪等等,那沒辦法給予什麼有用的意見,於是請他好好寫封信過來,才能仔細答覆。
網路上總是充斥著各種神奇致富的故事,不管是靠著某個新興產業的飆股,又或者是靠著什麼神奇妙招,萬無一失的策略等等,有真有假,但大多數是假,卻又很容易讓人心動,也因此才會有這麼多人受騙上當,不管網路上已經宣導了多少次,千萬不要相信,就是有人不信邪,去加入各種賴群組,這實在很不可思議,因為到底為什麼會有人要給明牌?
即便政府天天宣導也沒什麼用,因為台灣人真的太有錢了,才會每天有這麼多人受騙上當,而且動輒數十萬、上百萬的轉帳,可是卻連一本200多元的書都不願意看。
想想也真是令人有些難過。
曾有讀者問過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分享給大家想想:
「畢大,為什麼新聞報導或網路上看到那些被詐騙的人,不管是老年人也好、年輕人也好,可以被騙上百萬甚至高達千萬?假設真這麼愚蠢的話,那他們的積蓄又是從哪來的?反而自己拼死拼活讀了這麼多書,還認真工作,到了50歲連個五百萬存款都有困難,想想真是不公平,這其中有什麼沒想透的嗎?」
這是很好的問題,這邊就以個人的所見所聞來聊聊實際狀況。
一、其實有不少人得到了與能力不相稱的財富
二、世代累積的資產其實很常見
三、在某項專業上很賺錢,但社會打滾的歷練卻不足
第一、其實有不少人得到了與能力不相稱的財富
先談第一點,賺錢這件事還真的不是只看能力,運氣也占了很大一部份,就以房子這事情來說,聽過不少案例是孩子北上去念大學,可是台北的房租也不便宜,當年的房價雖然也高,卻不像現在高到這麼嚇人,於是順便就買了間小房子或老公寓給孩子讀書用,就以現居的南港、內湖區為例,30年前的無電梯公寓,還真的跟基隆、桃園的老公寓價差不大。
現在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抱怨是有道理的,曾經有找過一位水電老師傅來修理水電,那個老師傅好奇問我剛買而已嗎?買多少?
我也毫無保留的說了,反正現在實價登錄都查得到,
也沒什麼好隱瞞,講完後我反問這位老師傅他住內湖多久了?
當年買多少?記得當時那位水電師傅跟我說:「嗯,我40年前就住內湖了,一坪好像才買5萬還3萬,有點忘記了。」
是的,就如同大多數人的反應一樣,覺得太便宜了, (相關報導: 夫妻寧可省吃儉用也要送兒子去國外讀書!資深工程師一席話,道盡窮人和富人金錢觀最大差異 | 更多文章 )
怎麼會這麼便宜,但其實事情也不完全是這樣,一方面當時的貨幣比較值錢,再者當年沒有內科園區,也就是老內湖人幾乎工作都要往市區移動,比當時的許多新北行政區還要荒涼許多,(例如板橋),才會有這樣的房價產生,直到後來內科園區發展起來,才變成今日這個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