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517 不只是反恐同

同志遊行(資料照/余志偉攝)

大家普遍印象517是「國際反恐同日」,但實際上它是「國際反恐同、恐雙、恐跨日」,對性/性別少數的歧視,並不是只有針對能見度最高的男同志而已,這篇文章就是介紹目前除了恐同以外,比較明顯存在對性/性別少數的歧視。

社會的崇陽貶陰-論厭女、恐娘

女性主義標誌。
女性主義標誌。

厭女(Misogyny)是針對女性的歧視;恐陰性(Femmephobia),簡稱恐娘,是針對陰性特質與具有此特質的人事物的歧視。

我們普遍活在一個父權(Patriarchy)的社會,以男性/陽性為權力的中心,女性/陰性則被視作附庸,是次一等的,所以女性/陰性的各種特質也遭受貶抑,相反的,男性/陽性特質則被視作是好的、被鼓勵與稱讚的。舉例來說,「像個女孩」與「太娘」就被視作是貶義,以及「娘砲」、「娘娘腔」等羞辱用詞,這就是厭女與恐娘的典型展現。

男同志社群文化中也很常見厭女與恐娘的現象,「異男樣」與「拒C」(C,意指Sissy,對陰性男性的貶稱)就是最常見的模式。

被遺忘的黑色三角形-論恐拉

像徵女同志與女性主義者的黑色三角形。
像徵女同志與女性主義者的黑色三角形。

恐女同(Lesbophobia),簡稱恐拉,是針對女同志(Lesbian)的歧視。

社會普遍認為男同志比女同志更受到歧視,似乎女同志可以公開牽手與接吻;男同志卻不能。但事實上未必是如此,女同志所受到的歧視不只有恐同,還有因其女性身分遭受的歧視-厭女,受到同時因女性與同性戀雙重弱勢身分的交叉歧視。

像是女同志會因組成都是女性,更難在父權社會取得經濟資源。女同志也常遭到來自男性的色情化與凝視,多數女女商業色情片並不是給女同志看的,而是用來取悅男性的。還有一種針對女同志的性暴力,矯正強暴(Corrective rape),某些異性戀男性會用「改正對方的性取向」為由對女同志施以性暴力(相反地不太會有異性戀女性對男同志施以性暴力),而這種行為與性慾未必有關,不符合異性戀男性慾望想像的「T」也常常是受害者,因為她們被認為在「學男人」,崇尚陽剛,但卻又被認為女人終究是女人,學得不像,也永遠不可能超越男人,卻威脅到所謂的「男性特權」,因此施以性暴力。

世界上最著名的恐拉的事件-納粹集中營,而繼彩虹旗之後第二廣為人知代表同志的符號-「粉紅三角形」,它是納粹迫害男同志的符號;女同志則是被標註「黑色三角形」,但這卻鮮為人知。

雙重暗櫃-論恐雙、恐泛

雙性戀旗幟。
雙性戀旗幟。

恐雙(Biphobia),是針對雙性戀(Bisexual)的歧視;恐泛(Pansexualphobia),是針對泛性戀(Pansexual)的歧視。

恐雙與恐泛有時和恐同症有關,有時無關。畢竟有些刻板印象就是針對雙性戀與泛性戀,諸如:花心、濫交、性向混淆,在某些人眼裡雙性戀與泛戲戀會喜歡上任何人、見一個愛一個,或是會跟任何人上床,更容易出軌等等的。雙性戀與泛性戀的聲音也在只有異同兩種選項的「單性戀霸權」下隱形。 (相關報導: 護家盟:同志是性變態 淪為同志是社會少數 更多文章

就連同性戀社群都有對於雙性戀的刻板印象。某些同性戀者會認為雙性戀與泛性戀是恐同的同性戀者,是不敢承認自己是同性戀的一種偽裝。若雙性戀者或泛性戀者跟異性交往,有時甚至會被認為是背叛了同性戀社群(特別是女同志社群)。或者有些女同志女性主義者認為雙性戀女性與泛性戀女性是順應父權支配的女同志。所以雙性戀與泛性戀者常遇到「雙重暗櫃」的問題,可能在異性戀為主的社群要出櫃一次,又要在同志社群中再出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