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母親節快樂!當母親卻不快樂?

做為母親,值得祝福也值得快樂。(取自網路)

「母親節快樂!」這個聲音傳遍了大街小巷,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又到了,吃大餐、送禮物樣樣都來,各種餐廳、店面、百貨公司都有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促銷活動。看似似乎是慰問母親的辛勞、為母親「歌功頌德」,但這些其實都只不過是「表面工夫」。

除了一年唯一的這一天,現實中,「當母親」,並不快樂!社會還是充斥著父權、性別歧視,女性主義法學家-凱瑟琳‧麥金儂曾說過:「做一個女人就是做一個被X的人!」女人被「妻職」與「母職」的枷鎖牢牢地鎖住,動彈不得,甚至無法喘息。這篇文章就是要討論「妻職」與「母職」對女人的迫害。

「婚姻制度」是對女人的「奴隸制度」?

婚姻制度,自古以來一直是對女人的「奴隸制度」。

在現今的父權社會中的異性單偶制(一夫一妻制)婚姻,並不是兩個人之間的事,也不是兩個家庭之間的事,而是「一個女人與一整個家庭的事情」,婚姻中的女人不過是種「財產」,從「嫁娶」二字便可略知一二了,「娶妻」、「娶媳婦」象徵的意思就是「買妻子」、「買媳婦」,其實異性婚姻說穿了,不僅是合法的奴隸制度,還是社會環境驅使的「強暴」(這邊不是法律上或一般的定義,而是指對女人的物化與性宰制,是哲學上的意涵),而眾多女人期望的「婚禮」也只是「蓄奴與強暴的慶典」,更是「女人的葬禮」,「婚紗」不過是一張「包裝紙」,且與「壽衣」的概念相去不遠(顏色通常也差不多),等到被這張看似精美的包裝被父權的現實狠狠地撒開,就象徵著必須被丈夫與夫家「操到死」,同時還必須放棄自己的人生許多的可能性,以這層意義來說,這個女人被「埋葬」了,而且還是「活埋」!

所以女人應該有自主決定未來「不婚」、「不生」、「不被綁在家裡」與「離婚」的自由。

家庭主婦是「家務奴工」?

「男主外,女主內」這個活化石的觀念到現在都還沒有消失,從「職業婦女」、「雙薪家庭」二詞就可以看出來,為何沒有「職業男性」、「單薪家庭」等稱呼呢?很明顯的看出來社會對「性別分工」的期待從來沒有消失過。就算是「職業婦女」都必須兼顧職場與家庭,男人卻只要在外努力工作打拚就能「事業家庭兩得意」,豈非太不公平、太強女人所難了!

而且現代社會越來越多兒少的問題,各種號稱兩性專家、親子專家等等的人,以及整個社會氛圍,都會要求雙親必須花更多時間陪孩子,而且通常針對母親,針對女人。但是女人可能有很高的學歷、很高的成就,但為了「母職」,卻必須放棄一切,且女人可能根本沒有家務勞動方面的專業,因此同時社會也是將家務勞動是做事不需要專業的低下工作,對女人來說,這無疑是種枷鎖。

家庭主婦要扮演夫家的秘書、洗衣工、洗碗工、清潔工、保母等等,雜七雜八的事情壓在家庭主婦身上,且幾乎是24小時、全年無休,使她們無法喘息。通常來說,家庭主婦是「無給職」,她們連一毛都拿不到。 (相關報導: 觀點迴響:男性不解放 女性不會獲得真解放 更多文章

多年以前,婦女新知基金會與晚晴婦女協會就開始推動了「家務勞動支薪制」,但社會總是高喊著「母愛無價」、「家務是神聖的」,以這種包裝手法使家庭主婦進行「免費服務」。母愛是「無價的」沒錯,但現有作法更像是「免費的」,而且家務勞動若真是神聖的、偉大的,在現有資本主義社會的邏輯下,不是應該「得到很多錢」嗎?這樣看來神聖化的只有勞動本身,勞動者還是低下的工具。至於一毛都沒有可不是「剝削」可以形容的,根本是「奴役」(還是合法的現代奴役制度),「家庭主婦」形同「家務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