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選落幕了,但是2028的選戰煙硝味又悄悄升起,這可以從盧秀燕所受到的矚目看出端倪。
從許多的事件中可以看到,盧秀燕已經成為綠營的攻擊首要目標,畢竟一個小小的食品安全問題竟然可以成為全國性的議題,最後連行政院都牽扯進來,甚至有主導議題的態勢,如今連立委蔡其昌都要隔空對戰盧秀燕,很顯然這是一個有計畫性的集體攻勢,更看出盧秀燕是綠營未來總統大選的首要目標。
在這樣的局勢中我們看到民進黨眼中只有選舉,否則在新總統還沒有就職之際,本就應該花最多的時間在調和朝野以及準備更多福國利民的政策,怎麼會花這麼大的心力在攻擊一個地方首長呢?所以這也坐實民進黨只會選舉不會治國的印象。
只是在這樣的政治局勢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少數執政者的壓力,尤其這次選舉正好反映出60%希望下架民進黨的民意,這對於執政者恐怕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霾,所以只好用攻擊對手的方式來轉移焦點,只是這種心虛只會更凸顯盧秀燕在政壇的地位,因此不管是主動或被動,說盧秀燕離總統之路越來越近應該與事實是相距不遠的,至少是一個最應該被考慮的競逐者。
所以這個時間點最應該小心的反而是國民黨,因為在侯友宜的例子中看到地方性選舉的勝利並不完全適用於中央級的選舉格局,如果無法有個很好的銜接,當盧秀燕卸任之後恐怕問題就會出現,這對於國民黨想要重返執政勢必就會衍生更多的難題。
其實這也是國民黨必須學習的課題,對於政治性議題的反應應該更迅速才有更大獲勝的機會,因為對手已經出手了,如果自己還是保守在既有的戰場,到時候黨內出現雜音的機率就更大,更何況民眾黨的變數無法摒除,到時候一手好牌恐怕就會難有好的結局,2024已經受到重擊,現在對手已經出招,國民黨難道還要重蹈覆轍嗎? (相關報導: 李志堯觀點:中共對外用兵是政治考量,未必是理性決策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