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黎蝸藤專欄:以巴兩國方案,巴勒斯坦不妨「袋住先」

以色列南部加薩邊境附近的以色列裝甲部隊。(美聯社)

進入二月下旬,以哈戰爭已進行到五個多月。以色列勝券在握,控制了除了加薩埃及邊境城市拉法之外的加薩大部分地區。距離攻下哈瑪斯最後一個據點拉法觸手可及。以色列摧毀哈瑪斯的目標沒有改變,現最大顧忌就是拉法聚集人口太多,如何才能避免更多傷亡。但無論如何,這只是時間問題,也不會拖很久。

於是接下來,就是政治問題了。最迫在眉睫的問題無疑是如何處理攻佔下來的加薩,國際社會必須堅持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提出的「五不」原則。但我們把目光稍微放遠一些,加薩問題只是整個巴勒斯坦問題的一部分。以哈戰爭雖慘烈,可能這正好是為巴勒斯坦問題找出路的最好時機。或者說,戰爭產生如此大的傷亡,我們不能讓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無辜者的血白流了。

筆者此前反覆論證過,「兩國方案」,即在一戰後成立的「巴勒斯坦託付地」上,成立一個猶太國(以色列)和一個阿拉伯國(巴勒斯坦),既完全符合當初1947年聯合國大會181號決議的構想,又得到國際社會絕大多數支持,合理合法,是唯一可行的方案。其他的形形色色的「一國方案」,無論是猶太國獨佔整個巴勒斯坦,還是巴勒斯坦人「從河流到大海」,乃至近年來有人鼓吹的所謂「平等一國」方案,通通不可行,也不符合「立法原意」。

前一段時間,美英等支持以色列自衛權的國家,在開戰以來首次開始與以色列政府認真地探討「兩國方案」。布林肯指示國務院研究這個問題並給出政策選項。甚至傳出消息,英國有打算承認「巴勒斯坦國」。

而根據大部分媒體的報導,以色列總理「反對兩國方案」。儘管美英等隨後澄清並非如此,但以色列「拒絕兩國方案」的說法已廣泛流傳。

傳媒混淆信息令人遺憾。筆者細讀各方表態,大致上是,以色列是在反對一下子成立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巴勒斯坦,堅持巴勒斯坦的安全問題,在現階段,應該由以色列負責。在一些傳媒看來,「一個不完全獨立自主的巴勒斯坦」,就「不是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這就成為了這些傳媒報導「以色列反對兩國方案」的主要因由。

這種報導反映了親巴勒斯坦媒體的一種錯誤觀念,即如果巴勒斯坦要在兩國方案下建國,必須「一步到位」地成為一個「正常國家」。否則,就必須拒絕這種「兩國方案」。親巴勒斯坦媒體有這種態度,自然和巴勒斯坦政府以及巴勒斯坦的支持者的普遍態度分不開的。或者說,這些媒體的觀點,其實恰好反映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觀點。

2024年2月21日,葉門的胡塞武裝抗議美國支持以色列侵略巴勒斯坦。(美聯社)
2024年2月21日,葉門的胡塞武裝抗議美國支持以色列侵略巴勒斯坦。(美聯社)

對此, 筆者認為,巴勒斯坦與其追求「一步到位」,成為「完全主權國家」,還不如趁有利時機「袋住先」,先去建立一個真正的得到國際廣泛承認的巴勒斯坦國,以後再循序漸進地過渡到「完全主權國家」。

在一個艱難複雜的政治抉擇前,是堅持一個高標準,為此不惜「魚死網破」,一拍兩散,還是先接受一個合理的「低標準」,再循序漸進地改善。這是政治智慧。 (相關報導: 丹娜 • 謝加爾專文:以色列與加薩地下醫院的驚人二分法 更多文章

筆者專門使用「袋住先」這個詞,是因為「袋住先」是香港2014年政改、佔中、雨傘革命等一系列圍繞政改民主方案大事件的主要爭議。當時,中共給香港政改方案加上了「人大常委八三一決定」的框架,十分苛刻。當時在民主派和中間派中的爭論:是直接拒絕基於八三一決定的政改方案,以免「接受一個假民主」;還是「袋住先」,先接受一個雖然苛刻但民主成分有明確推進的方案,以求以後進一步完善。筆者當時撰文分析香港民主派應該「袋住先」。然而,民主派走的是另一條路。其選擇路徑所通向的結局,大家都有目共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