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健康數統計報告指出,高血壓已經不是老人病,現在有越來越多年輕人也有高血壓,而且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有高血壓症狀。究竟血壓是什麼?超過多少算高血壓?高血壓有什麼症狀?高血壓高風險族群有哪些?有哪些食物是高血壓的地雷食物?高血壓該如何治療?《風傳媒》整理懶人包帶你一文看懂。
血壓是什麼?正常值是多少?
身體內的血管有血液流動著,流動的血液對血管管壁就會產生壓力,而這個壓力就被稱為血壓。講到血壓,還會聽到兩個名詞「舒張壓」和「收縮壓」:收縮壓,就是代表「心臟收縮」時血管承受的壓力;而舒張壓是「心臟放鬆」時血管承受的壓力。
目前認為正常的收縮壓是小於120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若是「高血壓」,就代表著血管承受著比平常人還要來的高的壓力。過去較多的高血壓標準設定在140/90mmHg,然而現在多數共識會將高血壓的標準下修到130/80mmHg 。
根據三軍總醫院資料指出,高血壓的定義是指人體在平靜的狀態下測量血壓,連續2週內有3次以上的血壓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但對於有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及使用抗血栓藥物預防中風的病人,當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0 mmHg,就要考慮有高血壓。
高血壓有什麼症狀?要怎麼知道自己有高血壓?
高血壓已經不是老人病了,現在被視為國民病,根據2016年到2019年國民健康營狀況變遷調查,18到39歲的年輕族群高血壓盛行率為5.69%,甚至有66%的40歲以下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得病。高血壓患者約20人有19人初期不會有明顯症狀,等有症狀出現,往往問題已相當嚴重。
高血壓可能出現頭暈、頭痛、頭脹、耳鳴及後頸部僵硬緊束感等症狀,嚴重時會有腦中風、腦出血導致癱瘓現象,許多人在匆促、緊張的情況下,所測量的血壓高,不一定是高血壓,特別是當不舒服情況,如頭痛、失眠、感冒生病或酸痛時,血壓的變化可能差異會更大。
那些人容易得到高血壓?8大族群要注意高血壓
由於絕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是無症狀、不自覺的,未避免有症狀才發現,王威傑醫師建議可檢視自己是否為風險族群,主要包括了年長者、肥胖者、有高血壓家族史者、運動不足者、飲食過鹹或口味偏重導致納攝取過多者、過量菸酒者、有其他三高族群、以及腎功能不佳者,這些都是平時就需定期測量血壓的族群,不限年齡,風險越多越要留意。
高血壓的併發症有哪些?
三軍總醫院列出,高血壓有可能會引起五大併發症,包含中風、視力模糊、動脈血管硬化、腎功能減退、心肌梗塞等嚴重症狀,因此建議有高血壓者應要定期追蹤,以免釀成憾事。
高血壓禁忌食物有哪些?
由於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壓力不斷增加,連帶飲食精緻高納,專家建議不想得高血壓,千萬要少吃高脂肪、高糖分和高鹽分的食物、含糖飲料及紅肉。尤其是高納食品在生活中無所不在,例如調味料、麵粉製品、豬肉製品、包子餃子、速食麵等5種,應該避免在同一餐中選擇2種以上食用
要怎麼預防高血壓?
張益華醫師建議,若想預防與控制高血壓,應從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下手,例如調整飲食習慣、保持適當運動、減少壓力、戒菸戒酒、管理體重、遵從醫生指示等等,此舉不僅是對個人身體健康負責,也是對社會公共衛生的一種貢獻。
吃什麼水果可以降血壓?
高血壓患者除了定期服藥及規律運動外,也可採取得舒飲食控制血壓,也可以攝取有助降低血壓的水果,以維持血壓正常值。台灣有「水果王國」美譽,許多水果都標榜甜度破表,究竟這些水果有哪些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有助降血壓的5種水果,包含香蕉、橘子、奇異果、草莓、芭樂等等。
高血壓治療方法有哪些?
除了健康飲食與適量運動以外,有高血壓症狀建議仍給醫生診斷吃藥治療,聽從醫生建議持續追蹤治療,不要自行當醫生,以免造成憾事就來不及了。 (相關報導: 66%年輕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醫師實測「靠1動作」不吃藥也能降血壓,10大有益血管食物曝光 | 更多文章 )
相關資料:三總-認識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