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買到新鮮的魚,有什麼樣的訣竅呢?普遍人認為,只要魚眼清澈就是新鮮的魚,然而根據《健康2.0》報導,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若是魚添加保鮮劑,魚眼就不會變色,因此魚眼並不能完全代表魚的新鮮度,而江醫師建議,挑魚最好的方式就是觀察魚的硬度,或是聞魚鰓,如此一來才能更準確判別魚的新鮮度。
挑魚的訣竅1:觀察魚硬度
魚在死亡後,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僵直,僵直過後則會解僵並進一步熟成,最後進入腐敗的階段。江守山說明,若魚處於解僵的狀態,就會呈現翹起來的U型,若是拿起來軟趴趴的,就代表魚的新鮮度已下降,即將腐敗。
挑魚的訣竅2:聞魚鰓
江守山指出,若魚有泡過藥水,魚鰓則容易殘留藥水味,因此就能夠利用聞魚鰓的方式做辨別。江守山醫師進一步表示,如果魚吊白塊,就會有藥水味,若是泡過甲醛,也容易散發刺鼻的味道,而若是魚的新鮮度不佳,就會聞到腐臭味。最好的情況是,魚鰓聞起來呈現「海水味道」,就代表魚擁有一定的新鮮度。
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也分享,自己在購買魚時,為了避免處理活魚的麻煩,因此只買鮮魚。而在挑魚時,則會透過觀察「魚嘴巴緊不緊」、「聞魚鰓」,或是「壓魚身」等方式來挑鮮美的魚,新鮮的魚通常魚身壓起來會比較有彈性,海魚嘴巴則通常會較緊。
1招方法魚類保存方法延長保鮮期
譚敦慈分享保存魚新鮮的方法,其指出購買時可先請魚販幫忙殺魚,並請魚販在魚骨頭銜接處血瘀積的地方挑開血線,而最好的是購買有提供個別真空包裝的魚貨,就不會氧化,也能減少與細菌接觸,回到家後就能立即冷凍保存。
江守山醫師則表示,若是2、3天就要把魚吃完,則不一定要有真空包裝。使用真空包裝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魚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許多雙鍵,而若是雙鍵遇到空氣會氧化,造成魚嘗起會有臭油味,這樣的狀況屬於氧化反應,無法用溫度解決。
民眾大部分到傳統市場買的魚皆是剛殺完後是鮮軟狀態,買回家後就能夠直接放進冷凍庫保存,然而仍要注意家中冰箱的馬力。想要正確的冷凍魚,以HACCP製程當中,中心溫度要在45分鐘內達到一定溫度,對冰箱溫度是極大的考驗,而許多人家中的冰箱馬力可能不足。
江守山醫師解釋,在讓魚降溫的過程中,若是花了太久的時間,就會導致魚身上的水分結成冰晶,且降溫降得太慢,冰晶則會越來越長,進一步將魚的細胞壁刺破,而魚的細胞壁被刺破後,雖然一開始外型不會改變,但等到解凍之後,冰就變成水,而細胞液則會從細胞壁的洞流出,將會讓口感也變差,營養也會損失約1/3。因此江守山醫師建議,如果是買回來的魚不是凍魚,而是冰溫狀態的魚,最好的保存方式是放在冷藏庫中,並盡量在1、2餐內吃完,勿超過24小時。
資料來源:《健康2.0》
責任編輯/蔡惠芯
(相關報導: 蔬菜水果不是用清水沖洗就好!專家傳授簡單3招,去除細菌農藥不殘留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