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哲《返鄉記》4:主持教改會─能當菩薩,為什麼要當住持?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洪申翰辦公室提供)

參加教改會源起

台灣教育問題的嚴重性,在我回國之前,很多人早就提起。我還記得在我回國的前幾年,有一次坐飛機遇到東帝士董事長陳由豪,他談起台灣教育,認為真的很糟糕很嚴重。具體問題在什麼地方?就是小孩子為了升學,他們用心學的,跟真正必須學的有很大的差距。就是升學主義。其實目前問題還是一樣,一直都沒有改過來。

我記得我在一九九四年春天回國,那時恰逢民間教改聯盟成立,有一群人,其中帶頭的是台大數學系教授黃武雄(1943-),他舉辦一個大遊行,口號是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

有一次遇到教育部長郭為藩(1937-)。郭為藩跟我說,「遠哲,我們教育問題非常嚴重,應該要做一個檢討和改革。」他建議,也許我可以帶頭做教育改革有關的事,我也覺得這事可以考慮。

在一九九四年全國教育會議,郭為藩就向行政院院長連戰建議,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把台灣的教育做一個檢討。連戰也接受了,後來要我做教改會的召集人。那時候很多人不贊成我蹚這渾水,他們都說這樣的努力沒用,教育的問題不是分析了就可以改革的。但是

我覺得,好好檢討台灣教育目前的情況,然後提供給政府做參考,還是有意義的,所以我就答應了。

所以民間教改團體以及「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等主張,與後來成立教改會不是直接的關係,這是後來很多人不了解的。

教改會成員以及師範體系

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的時候,有很多人提供建議,哪些人可以當委員,其中有很多是對科學教育關心的人,或者是對教育深度關心的人。

委員會裡面第一位被邀請的是曾憲政(1946-),他算是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的執行長。那一陣子他對推動科學教育很認真。我還記得,有一次為了科學教育的會議,我在美國跟他聯絡,常常是半夜送傳真。我很晚睡,都是兩三點鐘才睡。曾憲政非常驚訝,他傳真過來,我應該是在睡覺,但是我都會立即回他的信。他非常熱心,對改革這件事很有看法跟心得,因此請他做執行長。

然後我跟很多人討論教改會的成員。為什麼教育界的人這麼少?這是因為教改會剛成立時,他們都說台灣師範體系的人比較保守。

台灣都是經過師範學校畢業才能當老師,所以學校的老師都是師範學校畢業的人。那時候師範學校是公費生,到師範學校的,有些對學問滿有理想的,不過也有很多人是不得已。我父親在新竹師範教書,很多人說這些學生是「吃飯睡覺」(按:師範學校的諧音),不是很熱心嚮往從事教育工作。對於改革這件事,保守的力量很大。 (相關報導: 一半是創作者,一半是見證者:《拉波德氏亂數》選摘(2) 更多文章

20230614-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校園。(取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臉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校園。(取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臉書)

台灣的師範學校是設立來培養國小和中學老師。師範學校的學生有兩類,一類是家境比較困難,父母親不能夠支付他們高中大學的生活,師範體系是公費的,就選擇師範學校。有些人到後來做得非常不錯,像李文華院士(1950-)就都是師範體系出來的。不過也有很多人是另一類,他們的想法是,反正在這裡念書,畢業以後就是終生職當老師,所以理想性並不高,一天一天得過且過的人很多。我父親曾帶我參加新竹師範學校的年終晚會,不是吃飯的那種晚會,而是有一些藝文活動。學生演話劇,自己在嘲諷自己,說他們是「吃飯睡覺」,我印象特別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