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以色列、日本情結、台灣民族性

2023年10月15日,人們在塞爾維亞參加反對以巴戰爭的和平集會。(美聯社)

以巴戰爭已打了一個月,戰爭初期以色列在幾天的時間之內就全國總動員,包含從世界各國搶搭飛機返國的以色列男女,紛紛加入戰鬥之行列,提槍上前線,這是以色列全國民族精神的高度表現。以色列建國於1948年獨立建國,到今天,以色列變成全球經濟、科技與軍事的強國,自有其生存與發展之道。猶太民族歷經二戰慘遭納粹的大屠殺,以色列建國之後,又遭多次與阿拉伯國家的生死存亡戰爭,如今的以色列,國家與民族的團結力,堪稱世界第一。以色列每年約有五萬的青年要去當兵,男生要當三年兵,女生要服一年半至兩年的兵役。年輕人在入伍前,都盡量爭取學校的優異成績及自我訓練強健的體能,以爭取自己嚮往的軍事單位,從軍是以色列年輕人的無上的光榮與偶像。

我曾造訪以色列,看見許多軍人休假,無論是乘車或搭飛機、或在餐廳或入住旅館、或回到家中,都是持M16步槍,隨時要應變與備戰。以色列民族高度的國家認同與憂患意識,是國家的核心力量,台灣實在無法堪比。軍事人才是來自社會,需要重點培訓,將來可以成為國家發展各領域的高階人才。以色列從服役的士官兵選優至「泰培歐」(Talpiot) 的計畫,專門培養各科技領域的尖端人才。這群菁英退伍之後,仍然在各行業工作,甚至在國內外創新與創業,並創造數千億美元的財富及數萬個就業的機會,為以色列的經濟與科技做出重大的貢獻。以色列的內閣,從總理到各部會首長,每個人都曾服過兵役,甚至有作戰之經驗,退伍時都是軍官階級,堪稱文武雙全。

以色列國防軍(IDF)被全國視為「國家建造者」(National Builder)的角色,象徵以色列國家的精神與意志。國防軍的四大精神:軍隊傳統、國家的傳統、猶太民族的歷史、普世道德與價值。國防軍的使命則是保衛國家與人民,這種全民國防堅強與清晰的觀念與意志,在台灣的國軍身上,卻顯得薄弱。以色列是徵兵制,士兵平均年薪4萬1000美元(加上戰鬥與危險加給,薪水則愈高),月薪約10萬元台幣。以色列國防軍現役部隊約18萬人,與台灣的三軍兵力概等。看看以色列是如何地榮耀其軍人,台灣則瞠乎其後,更遑論蔡政府大砍退伍軍人之退休俸。

近年來,日本的核食與核廢水問題,普遍引起國際的關切與抗議,唯獨台灣的總統與閣揆並沒有作出嚴正的抗議聲明。駐日代表謝長廷有損國格之不當言行,不勝枚舉。親綠的縣市長及媒體,長期對日本友好,日本是台灣農漁產品的主要市場,只要是農漁產品銷日,就會做大內宣,彰顯民進黨執政的政績,亦是贏得勝選之必要手段。台灣曾經被日本統治與殖民五十年,如今的台灣人與原住民族群,對日本充滿了複雜又矛盾之情結,如何觀察台灣人的民族性呢?

首爾抗議日本排放核廢水。(AP)
首爾抗議日本排放核廢水。(AP)

日本是台灣第3大貿易夥伴,而台灣則是日本第4大貿易夥伴。在地緣政治及外交上,日本是台灣在亞洲最重要的國家,兩國合作關係密切,特別是台灣長期受到中共之威脅,台灣尤需要日本的支持,遠勝於日本之需要台灣,所以台灣政府長期對日本的態度是親日與友日,是可以理解。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主張統一的中國,在以巴間何以力促兩國方案? 更多文章

台灣人出國旅遊第一首選是日本,台灣人喜歡日本及日本的一切,不言可喻。二戰期間,日本侵略了中國及亞洲,並偷襲珍珠港,造成無數生命財產之損失。戰後迄今已七十多年了,原本侵略與被侵略國家早已彼此放下仇恨,握手言和,互相攜手合作,發展經貿,共創繁榮,一切向前看,但也不會忘記戰爭的歷史與教訓。然而,台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