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鍾愛風姿綽約的年輕男寵——他們如女子般塗抹胭脂水粉,身著絲綢錦衣。不滿的朝臣遂將其比做「非人」。但是,即便張氏兄弟夜夜在寢宮服侍武則天,若是年屆古稀的男性皇帝如此,或許沒有人會對此表示懷疑,朝臣不屑的態度深刻顯露了當時對兩性的雙重標準。
——
雖然武則天已年屆古稀,但身體還是十分硬朗——如同她那位長壽的母親楊氏——或許在此時公開討論她身後的廟號及諡號絕對是大忌,而鑒於中國的臣民向來對天子高呼「萬歲」,似乎也很難與喜聽吉祥話的武則天討論到喪葬的安排,但朝中卻已開始對此議論紛紛:武則天將會葬於已經等待她半世紀之久的乾陵,與她已故的夫君高宗合葬。
第一次提到武則天身後之事的記錄是在六九九年春天,當時她在明堂組織了一場集會,皇子中宗、睿宗、太平公主和武氏一族倖存的貴族皆有出席。這些被招集的貴族被迫寫下誓文,誓言在武則天殯天之後將和睦相處。這個保證對於她來說極其重要。將誓文在明堂昭告天地後,她甚至將其銘刻於鐵劵之上並藏於帝國史館中,然而,武則天的後代堅守承諾的可能性——甚至她自己也明白——卻是微乎其微。
無論如何,武則天如今依舊健在。在其古稀之年,她創立了新組織以謀求歷來天子的共同利益,並與朝中智者商量什麼才是她百年後期望得見之物。六九九年,她宣布在朝廷組織新部門——控鶴監。在道教傳說中,仙人皆駕鶴歸返天庭,武則天的控鶴監則負責煉製藥水丹藥和特殊膳食,企圖幫助武則天延年益壽。後人或許無需對控鶴監的設立大驚小怪,畢竟這已經不是武則天第一次的別出心裁,雖然這個她最喜愛的回春之法令她遭受了朝臣詬病。
隨著時間流逝,朝臣開始紛紛上奏表達對控鶴監——主要是針對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的懷疑。他們於六九七年入朝,是由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所引薦,但或許他們與武則天的相識是在更早之前。他們的每次會面總是花天酒地、吆五喝六。按照禮制,兩名俊俏的年輕人想要接近女皇,即便是鳏夫也須先被閹割,但有了薛懷義的先例,這樣的禮制早已被免去。雖然他們理應為內侍,但卻更像是宮中的男寵,身著綾羅綢緞,時常受到封賞,武則天甚至將「集翠裘」賞賜給張昌宗。而當時宮中傳得沸沸揚揚:七十二歲的武則天經常讓張氏兄弟侍寢。
張氏兄弟是武則天晚年第一對、也是所有面首中最受寵的年輕男子。朝臣抱怨道,所謂「控鶴監」遠非合法的醫療部門,而只不過是一個閑職單位,豢養了眾多俊俏男寵以娛樂武則天。朝臣甚至紛紛舉薦自己家中的成員入鶴監。遴選標準不再是儒家經典和律令知識,而是靠膚若凝脂和風姿面容。甚至有大臣自誇其雄偉和耐力勘比薛懷義和張氏兄弟,希望武則天能將他納入控鶴監的核心。 (相關報導: 楊渡禁書五札》(4):春風強度楊柳岸─以詩為武器 | 更多文章 )
武則天鍾愛風姿綽約的年輕男寵——他們如女子般塗抹胭脂水粉,身著絲綢錦衣。不滿的朝臣遂將其比做「非人」。但是,即便張氏兄弟夜夜在寢宮服侍武則天,若是年屆古稀的男性皇帝如此,或許沒有人會對此表示懷疑,朝臣不屑的態度深刻顯露了當時對兩性的雙重標準;事實上,自古房中書也鼓勵老皇帝多和年輕的嬪妃相處,以獲取她們的陰氣精華以延年益壽。武則天的政治生涯便始於後宮,身為三宮六院中的一名佳麗,她的責任是用盡任何方法取悅皇帝,以確保後宮的和諧。如今武則天貴為天子,自然而然會尋求以類似方式取得陽氣精華,這在某方面來說或許也合乎當時的邏輯。因為缺乏靈丹妙藥,武則天渴望性高潮和「陽氣」,並認為如果吸取愈多,便能活得愈久。此外,控鶴監的餘興節目也愈來愈離奇,稱得上是宮廷奇觀:張氏兄弟將鵝和鴨關在籠中,沒有其他飲食只能喝醬料,並慢慢烘烤牠們,如此只為了剝奪牠們的羽毛和享用牠們香甜的肉。若是這個設計成功,他們更試圖將此法用於火雞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