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周觀點:從烏克蘭到台灣─米爾斯海默的預言總是對的嗎?

芝加哥大學政治學院教授約翰 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出席香格里拉高峰會2023台灣地緣政治高峰論壇。(顏麟宇攝)

世界上還是有極少數不害怕站在主流的對立面,堅持講出實情的人。

2015年9月,著名的國際關係學者米爾斯海默在芝加哥大學的一場專題演講中預言北約東擴必將引起俄羅斯對烏克蘭用兵。這篇演講的網路影片至今己有將近三千萬點閱人次,可說是有史以來人氣最高的學術演講。然而無論他的「攻勢現實主義」理論在預測事態發展方面是是多麼成功,他在美國學術和政治圈始終被視為異類,因為他的直言不諱總是觸痛著政策制定者和主流媒體。

過去他在台灣最為人所熟知的「事蹟」是他在2014年所出版的《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其中一篇附錄就叫做「向台灣說再見?」這篇文章在台美間被視為「棄台論」的極端發展而引起了很大的騷動。

《大國政治的悲劇》第488頁:

…. 上述論證無非是要指出在未來的十數年間,美國對台灣的態度可能顯得有些反覆無常。一方面,它有強烈的動機將台灣納入圍堵中國的聯盟。另一方面,它也完全可以感受到隨著時間推移,與台灣保持親密關係可能會得不償失,並且會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當然,美國現在仍將防衛台灣,並且將台灣看作戰略上的資產。但這樣的關係能維持多久,則無可斷言。

最近在台北由東南亞影響力聯盟所主辦的「香格里拉高峰會」中,米爾斯海默受邀以「台灣應該從烏克蘭獲得什麼樣的經驗教訓?」為題目作專題演講。他指出「美俄競爭的爭點是烏克蘭,美中競爭最危險的爆點就是台灣」、「美國應當防衛台灣,但不應『過度保證』以免剌激中共」、「台灣避免台獨,就能維持『不錯的現狀』」、「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不太可能攻擊台灣」。比起早先他在其他場合的演講,這次他在語氣上對台灣要「友善」許多,但是我們也沒有證據顯示他有放棄原先立場的跡象,那就是:

世界正走向多極,中國即將成為地區霸權,這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但兩個核子大國之間不可能發生直接衝突,所以台灣、南海或東海將無可避免地成為間接衝突的場域。

所謂間接衝突,就是俄烏戰這類的「代理人戰爭」--西方國家一步步把烏克蘭推過俄羅斯的紅線,戰爭便應邀而來。為什麼說是「應邀而來」呢?我們可以找到豐富的證據,例如美國國會記錄顯示,曾經擔任美國駐俄羅斯大使(2005~2008)的現仼美國中情局長威廉·伯恩斯在2008年寫給當時的國務卿賴斯的備忘錄中報告,烏克蘭加入北約將逾越俄羅斯最不能容忍的一條紅線。這意味著美國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 即便如此,為什麼美國總統從布希到拜登還要一再保證烏克蘭可以加入北約呢?如果讓我用「攻勢現實主義」的語言幫米爾斯海默把沒說的話說出來的話,他會這樣寫道: (相關報導: 專訪》「登陸台灣不是中國問題的結束」 美國安專家柯羅夫剖析台海局勢 更多文章

西方國家對於把烏克蘭推入衝突抱著這樣的信心:落後、腐敗的俄羅斯部隊將無法抵擋接受北約訓練、配備美歐標準武器的烏克蘭武力。若是俄羅斯戰敗,普丁政權就會分崩離析,至少俄羅斯將因為戰爭消耗和經濟制裁而元氣大傷。如果西方國家可以重新宰制俄羅斯的話,那麼剩下一個目標中國就容易對付。

以目前俄烏戰的發展態勢看來,北約國家大部分的盤算顯然是落空了,不但付出了遠超過預期的政經代價,還讓烏克蘭倒退成一個米爾斯海默所描述的「殘破國家」。這也讓他一洗多年來始終被主流學界和政界視為一個「唱衰者」的悶氣,並以七十五歲高齡榮登「網紅」之列。不過,我認為他在台北的演講內容相當空洞,其中除了一些眾所周知的安慰性說法外,並沒有真正觸及「台灣從俄烏戰學到什麼」這個問題的核心。如果我們從他的「攻勢現實主義」角度來重新審視這個問題的話,至少他應該提到「如何避免美國也把台灣推過中共紅線」才不辜負他拿的演講費才對。我覺得他在這一點上稍嫌滑頭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