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大超商7-11,40年前可是連年虧損!致命傷:將家庭主婦設為目標客群

台灣最大超商7-11,40年前可是連年虧損。(柯承惠攝)

1977年10月,徐重仁一進入統一企業,就被派去開發新事業。他一個人寫出成立連鎖店(便利商店)事業的企畫書,去董事會上報告。因為有高總經理的支持,董事會通過了他的企畫,設立了新事業的營運公司。

因為股本超過二億台幣就必須上市,所以新公司的股本定為1億9800萬台幣。出資比率為統一企業50%,其餘50%由銷售公司出資。因為銷售統一企業商品的連鎖店,和統一企業的顧客(批發商)處於競爭關係,所以才邀請他們「一起入股,有錢一起賺」。

1978年4月統一企業的子公司「統一超商」 成立。隔年5月,14家「統一超級商店」同時開幕。同年10月自美國Southland Ice公司取得「7-ELEVEn」的授權。1980年2月台灣第一家7-ELEVEn「長安店」開幕。

但開店初期並不順利,事業持續虧損,原因在於「管理者與幹部的認知落差」。徐重仁的目標是推動台灣流通革命,在台灣拓展跟日本7-ELEVEn一樣,最先進的零售事業。

在展店計畫的階段,徐重仁建議的展店策略,要集中在當時台灣市場最成熟的台北展店。

「我一直在觀察日本7-ELEVEn的動向。1974年在江東區開業的第一家店『豐洲店』,以及我之前在日本的住家附近開業的7-ELEVEn也一樣。當時的日本7-ELEVEn就是在東京地區開了好幾家店。」他試著將當初在日本實地考察的經驗,套用在台灣市場上。

徐重仁在早稻田大學研究所專攻流通經濟學時,還為了實地調查,前去參觀了羽田機場的倉庫區。透過當時的調查和研究,徐重仁發現支撐零售、流通的「物流」的重要性。

「當時統一超商只有一個倉庫可以使用,位於台北郊外。商品都要從倉庫配送到所有門市,所以門市最好集中在附近地區,物流效率比較好,也能減降成本。所以展店時我才會想『集中在台北中心展店最好』。」他進一步解釋。

徐重仁也把自己的想法向上呈報,亦即向統一超商總經理提案。可是在當時的台灣,別說便利商店了,連近代化的零售、流通都不存在,主管完全無法理解徐重仁提案的「集中展店策略」的意義。

統一超商的總經理和統一企業的董監幹部,只把這家公司當成「宣傳統一企業商品和公司名稱的事業」。因此強迫他採用和日本超商完全相反的展店策略,在台灣土地成本較低的地區展店。

另一方面,徐重仁自己也在展店策略的另一個範疇犯了一個大錯。

因為他把領先台灣的成功案例,也就是日本的7-ELEVEn當成模範,所以在選擇要在市區什麼地點展店時,他也模仿了日本的做法。

當時日本的7-ELEVEn集中在住宅區展店。徐重仁設定的消費客層和日本一樣,亦即當地的家庭主婦,所以他決定不在人來人往的大馬路展店,而是集中在大馬路再進去一點的小巷弄,或者是住宅附近的商店街展店。因為不在大馬路上,所以土地成本和房租便宜,可以壓低展店成本,這也是吸引他的特點之一。 (相關報導: 7-11絕版美食驚喜回歸!她吃完驚呼「味道幾乎沒變」,網激動瘋搶:以為再也吃不到了 更多文章

「當時住宅區和偏離大馬路的地點,還不像現在有那麼多店,所以在這種地方展店,大受當地人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