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853號車廂南下19:00
之前有很多次聽到媽媽們分享自己帶小孩坐高鐵,第一時間都去哺集乳室佔位,或是在車廂連結處席地而坐,我其實不能想像,因為我有一個五歲小孩,一年南下約五次從來沒有遇過這種狀況,也不知道為何他們會這樣選擇,買了座位不去坐。
現在多了一個一歲小孩,目前在學說話,這是他人生第二次南下坐高鐵。他在大概一小時的時候坐不住,所以給他車車及玩具玩,他非常開心地尖叫及笑,大約十分鐘後就被車長請出車廂。
車長是用非常指責的語氣說很多旅客抱怨,但我轉頭,我們車廂大約五人,他說乘客需要休息睡覺(晚上19:30)請我在連結處安撫好小孩不要出聲後再進去,我像是罰站一樣抱著一個在笑的小孩在連結處,思考我的小孩發出聲音做錯了什麼。
高鐵上就像是一個台灣社會的小小縮影
難過的點有很多,發現社會上孩子的弱勢以及不被包容的感覺,以及,生孩子在台灣的不便利,這摸多人選擇不生養,是正常的決定。
我希望高鐵能夠調整或是讓親子友善的角度更高,如果真的不歡迎小孩,是否能提供友善車廂呢(或是勸導時給人的同理感)。 我相信未來會接待更多國外旅客,這三年也應該要在服務及態度上同步提升。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以巴之間哭泣的橄欖樹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圖書館工作的雙寶媽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