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投票日逐漸接近,反同團體的「礙家公投」不僅在街頭如癌擴散,就連通訊軟體的群組裡也充斥著許多造謠與抹黑的言論。一會兒詆毀婚姻平權、一會兒又誣衊性平教育,每次打開手機,總是叮咚聲不絕於耳,而這些「誣賴」的訊息就這麼被「賴」來「賴」去。尤其在親友及長輩群組間,更是三分鐘一小「噹」,五分鐘一大「噹」,甚至連作家陳雪和支持同婚的釋昭慧法師都收過類似的訊息。
「賴」訊息之一:「同昏」手段
「礙家公投」主張他們「尊重同志」,所以要「用婚姻以外的其他形式」來保障同性婚姻權益。如此說法看似立意良善,卻是假尊重真歧視。
若真的「尊重」,就應該一視同仁、讓同志婚姻也適用於「民法」,以符合憲法「平等原則」,保障每個人的權利。然而,「礙家公投」則是打著「尊重同志」的旗幟,行歧視、排斥同志之實,在訊息上寫道:「一男一女婚姻定義若被改變,國小學習男生跟男生可以結婚,國外已有的亂象,即將在台灣發生!」不僅無端指摘同性婚姻是「亂象」,還將婚姻「異性戀霸權化」,完全排除「非我族類」。
究其所以,「礙家公投」的「尊重」背後,仍如其恐同言論所述:「一隻蟑螂背後有幾百隻蟑螂!」而這些充滿歧視的偽善訊息亦如成群的蟑螂傾巢而出、漫天飛舞,把大家蒙得「同昏」腦脹。
「賴」訊息之二:高張的「信教慾」
反同團體「賴攻勢」裡頭,最為猛烈的大概就是性平教育裡的「性教育」以及「同志教育」了。他們將高中性教育內容移花接木至國中小課本裡頭,並認為「同志教育中的多元性別」是教導小孩「變男、變女、變變變」,更扭曲同志教育內容,認為「同志教育=多元情慾」,誣指學校課堂上都在教學生「同性性行為」,並讓學生「變成同性戀」。
這其實是把「性教育」與「同志教育」混為一談。同時,在反同團體的邏輯裡:「同性戀=不當性行為=不當性平教材」,憑空捏造出「淫穢不堪」的「性教育」與「同志教育」,將之貶抑為「色情教育」,再以「守護下一代」為常駐口號,把自己當作「色情守門員」,煽惑其他人一起搭上倒開的性平專車。
教育部已出面闢謠,說明從來沒有「不當性平教材」在國中小課本中出現過,而「同志教育」也非「同志養成教育」,是「尊重性別差異,教導學生認識及尊重不同的性別特質、性別認同與性傾向,屬於性別平等教育不可切割的一部分。」

可見「同志教育」並無任何不妥。反倒是「礙家公投」之所以反對,乃是「同志」二字挑動了他們的敏感神經,與其信仰有所牴觸,才大張旗鼓、反同到底,而這無非是其骨子裡高張的「信教慾」在作祟。
「賴」訊息之三:亂入「礙知病」
反同團體還藉由汙名化他人,妨礙正確知識的流通。他們說:「臺灣若成為同性可合法結婚的國家,外國同性戀藉結婚來治療愛滋病,都是健保支付,全民買單」,荒謬地認為「同性戀婚姻=愛滋病傳播」,最後還「牽拖」到健保身上。
搞得疾管署還得跳出來澄清,說明:「任何疾病的傳染並不會區分性別、性向。以尊重、接納的態度,營造健康、友善的環境,社會普遍認知預防重要性、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是有效控制疫情的不二法門。」
的確,「愛滋病」的傳染不分性別、性向,連傳染途徑也有限。唯有「礙知病」的傳染才是無極限,不但遊走在各個大街小巷,還充斥於各個網路訊息、通訊媒體之間,簡直是另類的「HIV(Homophobia Invader Virus,恐同亂入病毒)」,在有機可趁之時,這群「礙知病」的感染者便將惡意程式植入他人腦中,擾人視聽、唯恐天下不亂。
反同團體的訊息就這麼「賴」來「賴」去,挾著「愛家」之名,不斷以「同昏」、「信教慾」與「礙知病」的文宣攻擊同志、扭曲性平教育。不惜撕裂、犧牲多元族群的和諧,也要達到他們「反同」(甚至「滅同」)的目的。然而,家庭應該是多元而開放的,而教育也不該將特定族群拒斥在外。當大家收到訊息時,不妨多想想、多理解婚姻平權與性平教育的意義,如此才不會成為「賴」人的幫兇,讓歧視與偏見之聲不絕於耳。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幫助同志學生,學校可以做更多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