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當棒球裁判時,永遠記得第一天到球場,有人對我說:這椅子給妳坐。他們給我位子時說,女生坐過的椅子我們不敢坐,這真是比七月鬼故事更可怕的故事!我很震驚,我是六十八年次,都什麼時代了?!我以前念書時功課好當班長,都覺得推性平是在消耗預算,直到自己遇到覺得被打臉,才發現其實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昔日的「通靈少女」劉柏君來到趙心屏的podcast節目談她曾經在宮廟服務的往事以及後來努力成為優秀棒球裁判的人生路。(圖:趙心屏提供)
劉柏君講起話來語速很快,堅毅的神情中不時夾著黑色幽默,開自己以前因為通靈在宮廟服務的玩笑;她是第一位獲得中華民國棒球協會認證的女性裁判員,也是第一位在臺灣全國性賽事執法的女性主審,一直致力於推動運動賦權女性,曾因此受國際棒壘球總會WBSC提名,獲頒國際奧會女性與運動獎的世界獎,並且到聯合國演講。在私領域,她是電視劇《通靈少女》的原型,劇情是根據她描寫親身經歷的著作《靈界譯者》而改編,不過現在她是虔誠的回教徒,正在攻讀宗教博士學位,一心希望成為伊斯蘭學者,也因為熱愛棒球運動、關注兩性平權而創辦社團法人台灣運動好事協會。
「運動是好事、運動做好事,我從小就是個棒球迷,從事運動以後,因為運動獲益匪淺,培養好的體力和心理素質,但也深深感到孩子們的辛苦,運動應該不只有金牌而已,可以透過運動來做好事…」。
小時候,全家在半夜起床看威廉波特棒球賽,爸媽會煮番薯粥、配著豆腐乳,一家人一起看球是劉柏君心中最美好幸福的回憶,從高中起她便在球場當志工,也開始服務偏鄉,協助募球具和物資,大學時陪著球隊打球、練球,帶孩子去比賽。記得一場在新北市的比賽,裁判很離譜,孩子流著淚委屈地說,我明明腳先到,為什麼判我OUT?「他才十歲,還是在相信努力就會有收穫的年紀,你為什麼不能好好判呢?罵裁判也沒用,比賽結束後我決定去申訴,可是他們都不理我,把我當空氣,當下我覺得,如果我來站裁判,一定站得比你好!就這樣去查如何考裁判。我相信孩子值得一場公平的比賽!」
劉柏君從小就是棒球迷,後來更因為一次觀賽看到裁判不公而去考裁判,成為第一位獲得認證的女性棒球裁判員(圖:劉柏君提供)
如願成為裁判,但女性是裁判圈的稀有動物,劉柏君深深感到性別歧視,當時她想當主審–穿著裝備蹲在捕手後面看好壞球,但主審得穿護具,她穿男性的護具會掉下來,球速快的比賽會有危險性,因此得到的回應是:「妳沒有護檔,不能讓妳當主審」。當時洋基隊在台灣舉辦投捕訓練營,看到劉柏君因此而哭泣,「我不知道自己能站得多好,但不能因為我是女生就不讓我試,連機會都不給我!」哭完後,洋基隊說,我們想鼓勵、幫助妳,贊助妳一套女性護檔裝備,並且介紹美國知名護具品牌All Star給她。其實All Star是台灣通德興所研發生產,董事長陳前芳說,「沒看過女生站裁判,妳被球打到會骨折,妳敢站?妳站到六十歲,我就贊助妳到六十歲!」從那時起,劉柏君擁有量身訂做的護具。
(相關報導:
王冠璽觀點:華人社會民法典實踐的處境化與本色化思考
|
更多文章
)
在知名護具品牌All Star生產商通德興董事長陳前芳的贊助下,劉柏君擁有全套的護具(圖:劉柏君提供)
棒球雖然號稱台灣國球,但劉柏君說,裁判的訓練卻沒有什麼制度,很像「靠行」,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就看球場的前輩怎麼教,會學到各式各樣奇怪的姿勢,因此她三度前往美國的裁判學校進修,在系統性教學中學習。「去進修必須申請學生簽證,學習完畢有執業證書,將裁判這份工作視為一項專業;課程中分室內外教學,也包括棒球歷史與演變、分門別類的規則說明,有測驗和作業,上場時除了基本動作、移補位練習,還有科技的輔助,調整你的姿勢等等。循序漸進的學習,五個星期後,你就會像一個裁判的樣子。」
為了精進裁判專業,劉柏君曾三度前往美國的裁判學校進修,在系統性教學中學習。(圖:劉柏君提供)
劉柏君剛站裁判時,機會並不多,但唯有在球場上才可以多學、多看比賽,多跟資深裁判請益,自己也才有機會被看見。因此她想盡辦法留在場上,讓自己有被利用的價值,後來發現自己能當翻譯。「以前幫鬼當翻譯,現在幫洋鬼子翻,我還滿適合的」,她笑著說。「我的優勢是懂得棒球術語和規則,其他部分再慢慢加強,就毛遂自薦擔任翻譯。有一次當世界盃澳洲隊的翻譯,領隊說,有人忘了帶donut,妳能幫他買一個?我說OK。晚上領隊不放心再問,我叫妳買的可不是Mister Donut的donut喔,我說,我知道,是打擊加重器,已經買了給他了。領隊說,妳怎麼那麼聰明!」
今年八月,她參加了WBSC史上首次裁判長與裁判全為女性的世界盃賽事,興奮之餘,也感到裁判姊妹們的壓力都很大。「這是世界第一次,我剛開始當裁判時,會有聲音說,要不是妳是女生,怎麼會被看見、會有機會?這次大家心知肚明,不能讓外界覺得只因為是女生,所以得到這樣機會,我們希望把判決做到最好,裁判長說,我們不能被看小,而是我們足以勝任這份工作,最後大家對我們的評價不錯!」
其實不只運動,劉柏君認為各行各業對於女性的不公平對待都一樣,她在聯合國演講時曾說:「女性要在領導的位置,You can not just be good, you have to be much better.」在職場的女性聽了恐怕都心有戚戚。除了資源不平等,對女性的要求也有不一樣的看待,如表現得好,還是會被評論外貌、單身…;結了婚的,會被問家裡有顧好嗎?更不要說女性每個月還有一次生理期。「不論生理或社會文化上女性都面對很多阻礙,雖然不可能完全弭平,但可以讓不必要的障礙減少。」
成立運動好事協會讓她圓了夢想,協會成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扶助運動弱勢女性,提供課輔和衛教、運動內衣,其中運動內衣甚至還外送到十個需要的國家;協會長期合作的對象包括北投國中女壘隊、北市明道國小和桃園觀音高中國中部。
劉柏君體認女性在運動中是弱勢而成立社團法人運動好事協會,培力兒少運動員。(圖:劉柏君提供)
「三年前,北投女壘沒有一個孩子覺得自己會唸大學,她們的生活經驗中沒有唸大學這個選項,高中以後若不能當國手或教練就回家結婚生小孩。我找來各行各業的人分享職涯經驗,用生活外語拓展孩子的世界,她們從成績四十幾分進步到七、八十分」。
劉柏君舉協會LOGO的設計者–空手道亞運銀牌黃鈺淇為例,她是傑出運動員,但運動不是她人生的全部,拿了獎學金去美國唸設計後,一直在紐約從事設計工作。「台灣沒有女子職棒,我希望孩子們好好唸到大學,看自己喜歡做什麼,想像自己想要的職涯、展開想要的人生。」
結果北投國中女壘隊從去年就一直拿冠軍,九成是弱勢的孩子們今年在U15這個組別擊敗日本隊,拿到史上第一個亞洲盃冠軍。「太令人驚奇了!本想讓她們健康長大就好,她們很帥地說:我覺得我可以啊!當孩子有自信,就會反饋在各方面。」
劉柏君認為,當孩子有了自信,各方面都會表現得更好!(圖:劉柏君提供)
從2006年開始當裁判,至今女性裁判已有十幾位,劉柏君笑說自己已經被叫老屁股了。回顧這一路走來,她很感謝總有貴人相助。回想2017年,當電視劇《通靈少女》上映爆紅,讓努力以棒球裁判替自己走出一條嶄新的路之際,又被貼上「通靈少女」的標籤,她因此陷入嚴重的自我懷疑;正在低潮時,AIT找上了她,表示美國國務院的GSMP「全球運動導師」計畫要在全球選十七個人到美國受訓,推廣女性運動,而參加這個評選計畫,讓她的人生產生了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