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個星期造訪「無尾香蕉動物學校」,喝咖啡、吃甜點,欣賞李瑾倫畫的貓貓狗狗,翻翻她的圖文書和文創商品,聽起來有沒有一點讓人好奇?
李瑾倫為創辦「無尾香蕉動物學校」向高雄市政府租了塊地,貸款千萬興建這棟三層樓房,一樓出租給咖啡廳,讓人們走進喝咖啡吃甜點的同時,看見她的作品、好奇學校在做什麼。(趙心屏提供)
位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的「無尾香蕉動物學校」老被人喊成無尾熊學校,其實無尾是一隻貓,香蕉也是一隻貓,兩隻住在附近小巷友愛的貓,見了面老粘在一塊兒,然後一起走一段路;當知名繪本作家/插畫家李瑾倫2022年創辦這所學校,就把「無尾香蕉」做為學校的名字,在這個學校裡,人跟動物是平等的夥伴關係,彼此學習。「剛創辦時,我要解釋是很困難的,因為人們踩進來的那一刻會問:這是訓練動物的嗎?我就很想說不是,心裡也覺得不好意思,它是訓練你的。」
無尾香蕉動物學校裡掛著李瑾倫畫的學伴動物,左起:貓咪金太陽、黑曜和狗狗仙草。(趙心屏提供)
動物在學校裡的角色是「學伴」,十幾隻學伴動物都是由收容所接出待認養,曾經的流浪動物。李瑾倫把這個學校設定為「橋樑」,通過設計的課程,人類學習、瞭解、感受牠們,再進一步思考適不適合擁有一隻動物做爲家人。「從人的視角望向動物,會了解世界上每一隻動物都有獨立個性,是獨立的個體,每一隻都值得尊重;由動物的視角望出去,會遇到很多不同的人,這是牠的學習。」
她說:「你有沒有想過,可能你是E型人,一天到晚想出去活動,可是你的狗是隻I狗,只想待在家裏,你們兩個就會合不來…」
嗯,即使我曾養過狗,還從沒想過彼此個性合不合的問題。
另外,令我驚訝的還包括聽到她說動物需要學習「社會化」,這是我從前想都沒想過的。李瑾倫認為,收容所或中途之家的動物,要進一步走向人類家庭之前必須學習,「彼此約定好規則,不要在家裡上廁所、不隨地大小便,就跟教小孩一樣;我們餵狗,不希望牠隨便翻垃圾桶,這些都要教,不是打罵教,而是要引導,這是『社會化』。我們幫助牠,讓牠跟人的生活更契合。」
李瑾倫想推動的是「漸進式認養」,把「愛動物」這件事從有創意的角度切入,讓人們學習後了解自己所面對的是跟人一樣有喜怒哀樂的生命,不至於到後來可能不喜歡牠們了,或覺得動物干擾生活、生病花好多錢,於是不顧及動物的感受而棄養。「我不要你因為同情牠而認養牠,你是因為牠真的會成為生活中很棒的伴侶而認養。」
李瑾倫原是單純的創作者,作品深受國際肯定與讀者喜愛,自一心投入極為小眾的人與動物生命教育,她借貸興建無尾香蕉動物學校,從只要伏案畫畫,到四處奔波的社會創意企業經營者,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
到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深造,探索創作的源頭,最終李瑾倫發現是動物給了她創作的力量。(趙心屏提供)
李瑾倫二十七歲時擁有生命中的第一隻狗,當時意識到牠可能十二歲時會離開,這讓她很害怕,於是開始學習有一天愛狗會離開自己的生命,沒想到狗狗一歲半時就因車禍走了,她的驚嚇至今難忘;第二隻狗Paw,跟著她從臺北搬到高雄,在她的婚姻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前夫支持她去英國唸書,尋找創作的源頭,「一定要有一個很棒、很根源的力量支持創作的路徑,我在那幾年找到了。我非常愛動物、非常想念在家鄉的Paw,因為太想念,所以畫牠,因為情感面是這麼飽滿,牠給了我的創作力量,我也發現因為我的愛而畫出來的圖是不一樣的,很多人都喜歡,所以三十歲時我就決定替動物畫圖,愛動物是我創作的源頭。」
知名繪本作家、插畫家李瑾倫結合自己的作品和愛動物理念,用創意方式經營無尾香蕉動物學校,雖然辛苦,但她都視為學習,更因此感謝、快樂。(李瑾倫提供)
前夫是獸醫,在動物醫院的那十幾年,她看到的都不是快樂的動物,包括被虐待的、棄養的、繁殖的,沒有顧慮到自己的情況去收容的,李瑾倫開始在報紙專欄發表圖文創作,一周一個故事,後來集結成《動物醫院三十九號》這本書。「我非常感謝這段時光所帶給我不同的人生視野,我想用自己創作的力量去改變一點點什麼,因為我每天在動物醫院裡看到的很難消化,必須用創作釋放出去…」
從報紙專欄、出版圖文書,後來發現力量不夠,李瑾倫創了品牌,又覺得品牌的力量還要更擴大一點,便開了文創商店,商店還不夠又做了美術館,美術館不夠她就想創辦學校。
她向高雄市政府租地,借貸千萬興建的三層樓建築「無尾香蕉動物學校」,是她推動漸進式認養教育的基地,一樓是咖啡廳和文創商店、狗狗教室,也是人們上課的地方,二、三樓是貓和辦公室以及學伴動物住的地方,「希望人們進去會覺得這裡好有趣,開始對我好奇、對這個學校做什麼好奇,對這個空間會發生什麼好奇…」。李瑾倫設計教材,開辦「家人時光」體驗,以各種生活情境帶領人們認識動物,學習彼此互動;她也規劃「從你好到再見」兒少教育計畫,跟學校合作教育孩子,她的努力讓無尾香蕉動物學校獲得2023日本iF教育/學習類服務設計獎和2024年Good Design Award,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加入「與動物相愛的練習」。
準備開辦學校的那個階段,她的文創商店–也位在駁二特區的「本東倉庫」被大火燒毀,那兒的收入是支持創辦學校的重要資金來源,當夥伴傷心哭泣時,李瑾倫仍鎮定地開直播,如常販售文創商品,她的朋友為她的奔忙感到心疼,但她很肯定地說:「我為什麼把無尾香蕉動物學校設定為社創企業,而不去成立協會或基金會募款?因為我覺得做這件事應該用創意、用商業模式應該可以成功,所以我就好像很有骨氣的說,我一定要讓這件事情可以在這樣的力量下執行。後來我發現其實真的蠻困難的,但我還是盡力在教材研發方面申請政府經費,也去募資平台做了長期募資計劃,希望有長期的金額讓我來教育孩子,也希望藉由創作跟商品,也許企業購買社創良品的機會,有商業的互惠,有收入來支持無尾香蕉動物學校。」
她甚至還跟「寵食研室」這個品牌聯名合作,將自己的畫作做為寵物零食包裝,這是使用在地有產銷履歷的農漁牧場食材,將人類不吃的鰻魚中骨、牛羊氣管和牛肺製作的優質寵物零食,她說:「我很希望能突破同溫層,跟各種不同品牌合作,觸及到我所不能夠觸及的人類~」
其實,個性原屬I人的她,早已大大突破同溫層,不但自在開直播,邊聊理念邊販售文創商品,也在各地市集擺攤,站在第一線跟人們面對面推廣愛動物和漸進式認養,她笑著說:「人生有趣的是,每件事情都是一個功課,我是用這樣角度在看的。不管什麼事情發生,就是給我學習的機會,我感謝著,到現在還有機會學習,覺得太棒了!」
今年,除了「從你好到再見」兒少教育將繼續推動,還發展了「儲備家人」計劃,對潛在的認養人–可能會去認養動物,或正準備去認養,或曾經養過動物,現在又重新想去做這件事情的人,研發了全新內容,讓大家可以共同學習,也將為每一隻待認養的學伴流浪動物製作影音故事,讓人們看完故事後瞭解了這隻貓和狗,可以進一步聯繫。
李瑾倫因為愛動物從單純的創作者轉變為社創企業經營者,她在趙心屏的podcast節目訴說推動漸進式認養動物的理念和做法。(趙心屏提供)
「如果人生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在前方,如果覺得那個目標就是我想去的,做任何事我都不怕,我都可以。」
一切的改變都是從愛動物開始,是動物讓李瑾倫的人生完全不一樣。「做無尾香蕉動物學校之後,我發現我比以前愛人一點,以前在家裡做一個純粹的插畫者或作家,我覺得我對人一點興趣都沒有,現在我要去了解人養動物的需要,所以會更認真地去了解人的部分,於是我發現人很值得好好照顧、很值得去愛,這是我自己最大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