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農院攜手農水署8月31日舉辦舉辦灌溉水質跨域合作成果分享會。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院長虞國興、農業工程研究中心董事長呂芳堅及農水署副署長陳衍源、環保署資訊處處長謝炳輝、桃園市水務局局長劉振宇、等貴賓一同出席,共襄盛舉。
農水署表示,農委會相當重視農業灌溉用水的品質與安全,因為這攸關到人民的食安問題,如何更加有效與精準守護用水安全。並於110年起與環保署進行跨域合作,透過智慧水質感測技術的應用來監控並且維修灌溉用水的安全。
111年更是藉由雙邊擴大合作,針對臺中大突寮圳、詹厝園圳、彰化新圳等區域,藉由長時間追蹤灌溉水質連續變化,確認從過去44條高污染潛勢圳路,整體水質已趨相對穩定,最後2條圳經長期追蹤,更是達到解除列管條件。
由於水質即時監測技術已日益成熟,再透過中央單位間跨域協調監測資源及布建量能,結合地方橫向聯繫與長期合作默契,利用自動化水質即時監測設備,可以突破傳統人工監測的限制。而針對各種偶發性水質污染案件,藉由即時判斷與處理,以及有賴各地方單位間的分進合擊,可有效防止污染擴大,創造出水質保護跨域合作的新展望。 (相關報導: 水龍頭的水可以直接煮來喝嗎?網友憂「重金屬喝下肚」,自來水公司解答眾人疑問 | 更多文章 )
主辦單位強調,將持續深化跨機關間的合作,並透過擴大智慧水質感測器於灌溉水質監測之推廣應用,提升重點管理區域之監測能量、機動性及優化監測資源,並降低監測成本,亦期盼持續與環保署進行跨域合作,攜手確保灌溉用水品質,為全國人民的食用農產品安全做好最全面的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