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裂痕正在快速擴大,從石油到農產品,全面重塑全球供應格局。據追蹤分析機構Vortexa Ltd.的最新數據,中國煉油廠對美國原油的採購量,在短短數月內驟降九成,轉而大舉增加對加拿大原油的進口量,3月單月就暴衝至730萬桶,創下歷史新高。
為何中國原油進口大轉向?
Vortexa指出,自從加拿大跨山管道擴建案(TMX)去年正式商轉後,中國與東亞國家取得了更穩定的加拿大原油供應來源。數據顯示,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原油,自2023年6月高峰的2900萬桶,下降到每月僅剩300萬桶。專家指出,川普政府近期祭出新關稅措施後,中國對美油需求明顯降溫,轉向加拿大加強進口。
中國為何減少美國農產品進口?
不僅是石油,農產品也出現類似走勢,中國大舉增加從澳洲和巴西進口的牛肉與穀物,2024年,美國對華牛肉出口金額達16億美元,但隨著中美關稅戰升溫,貿易幾近停擺。反觀澳洲穀飼牛肉在今年2月和3月的對中出口量暴增近四成,巴西牛肉銷量也成長三分之一。
美國糧食出口發生什麼事?
美國農業部與業界數據揭露,今年第一季,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暴跌54%,其中高粱和大豆首當其衝,中國曾是美國高粱出口的最大買家,佔比一度達90%,但現在已明顯轉向他國。巴西與澳洲填補空缺,使美國農民陷入危機。
美國大豆協會主席拉格蘭公開呼籲政府盡快與中國達成協議,他指出,自從第一次貿易戰後,美方損失約10%的中國市占率,「至今未能奪回」,農業業者更擔憂若關稅問題不解決,5月之後出貨量恐降至「零」。 (相關報導: 中國卡稀土!美國竟靠「垃圾硬碟」自救?微軟、WD決心拚出90%回收奇蹟 | 更多文章 )
全球供應鏈將如何重組?
中國此波調整顯示其正加快擺脫對美依賴,不只保障能源來源,也確保糧食供應安全。隨著美中對抗持續升高,全球供應鏈也正面臨新一輪洗牌,台灣與其他出口導向經濟體亦須警覺,因這場博弈牽動的不只是超級大國,更是全球貿易命運的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