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雄觀點:台灣人不比美國人低一等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訪美相當成功。(顏麟宇攝)

近年來,候選人赴美「面試」已成台灣總統大選的慣例,國民黨提名參選人侯友宜9月赴美訪問,除了AIT總部、僑界社團、華府智庫,還赴美國國會進行馬拉松式拜會,會晤參院軍委會要角韋克爾與蘇利文等人,根據國民黨訪團統計,拜會加巧遇共11名議員。

一般說來,侯友宜的訪美行程可算是成功,他所提出的「3D戰略」獲美方肯定,當然,能獲得美國政界、學界及智庫界的背書,可以幫助候選人「出口轉內銷」,在台灣民眾眼中塑造正面形象,幫助勝選,不過美國人是否真的能決定誰能當選,恐怕是言過其實。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在去年5月1日舉辦一場關於台美關係研討會,與會者問及台灣明年總統大選,美方最想聽到候選人傳遞怎樣的訊息?當時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表示,美國沒有偏好,重要的是台灣領袖的利益是否與美國重疊。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則指出,美方不愛意外,希望台灣領袖能與美方良好溝通。他說,美國和台灣一樣,不喜歡意外,美方期盼能良好溝通,特別是當前風險與台海緊張局勢升高之際,美方希望台灣能有代表人民意見的民選政府,有良好的溝通渠道,這是最低限度。

因此,候選人的政治性格是否乖忤多變?會不會是個麻煩製造者?美國在這一方面特別在意,民進黨提名的參選人賴清德素來有「台獨金孫」的稱號,經常表態其堅持台灣獨立的政治立場,外界都認為若其當選,必然讓台灣走向獨立戰爭之路,因此就傳出美國對賴清德表示懷疑、不信任,認為他會讓美國被迫捲入台海爭端之中。葛來儀認為,台灣海峽極可能是美中進行大規模戰爭的唯一潛在導火線,從未有兩個核武大國步向戰爭的跡象,她也沒有信心能控制這樣的升級可能,「這是最令人擔憂的情況」。

為了讓美國釋疑,賴清德特別被安排前往友邦巴拉圭祝賀新總統就職,同時以過境方式赴美訪問,不過大陸外交部發表對美方執意安排賴清德「過境」竄美表示強烈不滿,予以強烈譴責;同時指稱賴清德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是徹頭徹尾的「麻煩製造者」。美國也對賴清德過境訪美低調處理,賴清德作為副總統身分,卻無法見到美國官員,也沒有與參眾議員公開會面的行程,應該是美國要避免讓中國有任何挑釁的藉口。而賴清德同時也在《彭博》接受專訪希望去除其台獨政客的標籤,選在各界關注他過境美國的時間點,透過媒體「保證」他將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立場。他也表示他不是台獨金孫,而是政治金童,句句都是在向美國人解釋並保證,他不會走台獨戰爭之路,好讓美國放心。 (相關報導: 風評:侯友宜的請假VS.賴清德的不必請假 更多文章

今年想爭取大位的政治人物對訪美「面試」是趨之若鶩,郭台銘在3月,柯文哲在4月都已訪美,賴清德8月過境美國,而侯友宜則是在9月訪美。近年來,赴美「面試」已成台灣競選總統的慣例。不過,訪美是不是成功,還是得要看候選人的特質,以及是否真能說中美國人所想聽到的內容,國民黨和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訪美,目的並不完全一樣,賴清德主要任務是消除美方對他台獨傾向的疑慮。 雖然美國並不認同用「面試」來形容總統候選人訪美,而是希望認識候選人的政策,更不會表態偏幫某一黨候選人,但是台灣這些候選人還是希望爭取與美國智庫、國會議員見面的機會,一來是增加新聞曝光,二來是向美國輸誠,自己絕對會乖乖聽話不惹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