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錫堦觀點:從山道猴子的「精緻窮」認知壓迫元凶

貧窮會讓人表現出拒絕社會規範或期望的態度。(陳品佑攝)

Youtube爆紅的「山道猴子的一生()」,短短時間總點閱數超過600萬次,網友熱烈討論。

故事描繪一位年輕人因沉迷於社群IG網站按讚追蹤的虛榮,投入摩托車競速,刷卡購買昂貴的重機車並改裝炫酷。果然按讚粉絲暴增,並認識了女朋友;愛面子裝闊,借錢給女友買機車、花費,自己卻極為省吃儉用。後來感情生變,錢也要不回來,自此對感情多疑,以致多方干涉第二任女友的生活,交往不久就分手。

又因積欠卡債遭銀行催繳,向朋友借錢周轉,無力返還,朋友抱怨連連。心情不佳之下藉騎重機競速紓壓解悶,瘋狂的較勁,在彎道超車時撞上對向卡車而喪生。影片呈現社會寫實,引發廣大共鳴。

只為求一己快感在縱貫線彎道飆車,表演壓車、孤輪駕駛特技是危險行為,極易像山道猴子一樣殉命,也危害其他用路人車的安全。

山道猴子的案例,只是社會現象的縮影,研究與分析現象的成因,了解當下青年的人生困境,顯然更有其必要。

「精緻窮」源自資本主義運作邏輯

二十世紀資本主義蛻變為新自由主義後,變本加厲的競爭,雇主為了降低工資成本,長工時低工資的剝削更甚以往。派遣勞動、部分工時及假承攬應運而生,省掉假日工資、福利、獎金、退休金及勞保給付。勞工怨嘆薪資倒退至20年前,加上通膨加速,薪水日益變薄,而倍數成長的房價令人望而興嘆。

中國勞工原本藉由自我剝削在競爭中求生存,稱為「內捲」,雖長期努力卻未能升遷,毫無成就感。2021年,年輕人提倡「躺平」,對內捲的反思與反抗,拒絕加入這場自我剝削的遊戲,是對沒有任何希望的奮鬥的消極抵制。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每年公布年度代表字,去(2022)年首次由民眾票選,第一名的「哥布林模式(Goblin mode)」(躺平模式),獲得近32萬票,占總票數的百分之九十三。遠遠超過第二名的「元宇宙(Metaverse)」和第三名的「我支持(IStandWith)」。「哥布林模式」,意指毫無歉意的自我放縱、懶惰、邋遢或貪婪行為,通常會表現出拒絕社會規範或期望的態度。

中國興起「躺平運動」,是因年輕人感受到工時過長的壓榨、低薪苦勞與高房價,而對現實環境失望所做出的反應。認為與其跟隨社會期望堅持奮鬥,不如選擇「躺平」;倡議不買房、不買車、不生育;維持最低生存標準,拒絕成為資本家賺錢的機器與被剝削的奴隸。因引起社會共鳴,令中國領導人憂心而出面滅火。但年輕人認為未必要學法國大革命,藉由躺平的非暴力抗爭,試圖改變不公平現狀。過著低欲望慢節奏生活,不追逐經濟發展,或許是拋棄舊體制,重建新社會的曙光。

去年,美國年輕人對勞動條件不滿,對為工作而活的職場文化存疑,也響應躺平運動,高喊「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約有四百萬人離職,缺工人數逾一千萬人,媒體將此現象稱為「大離職潮」。 (相關報導: 憎恨上層階級就是─皮凱提的盲區:《誰製造了貧窮》選摘 更多文章

我國勞動環境和中國、美國有類似情況。低薪又長工時,調薪抵不過物價與房價雙高漲,毀了成家育兒美夢。年輕人不滿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看不到未來,加深民怨,雖未醞釀「躺平運動」,卻也活出了新的名詞「精緻窮」和「小確幸」。放棄買房、不結婚,即使當月光族,也要吃好、穿好追求當下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