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品及社區需要加值,透過不同專業的大學生進入農業社區,共同發想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大學可以善盡的社會責任。9月28日共有修平科大以及臺中科大、中臺科大、勤益科大跟朝陽科大等五校12位老師、350位學生熱烈參與「農在一起:農業創生創意競賽相見歡」活動,為年底針對農業社區議題的創生競賽揭開序幕。
農業創生 進行農業實作跨領域解決產銷問題
修平科大教學資源中心主任章綺霞主持跨校相見歡活動,並邀請大開劇團團長劉仲倫以戲劇手法,帶領來自不同學校與專業的學生,打開心結、跨域整合。
透過相見歡活動,不但讓各校師生跨域交流,且依據各校不同的專長跨領域組隊,在大學時代即可參與社會議題的討論及解決方案的提出,共同參與年底農業創生創意競賽,競賽中學生所提出創意具有可行性的部分,不但可提供農民及社區使用,同時透過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的經費補助,針對有興趣創業的學生,也提供所需的創業輔導及創業資金,協助大學生在農業社區進行農業加值創生,挹注農業社區新的活力。
修平科技大學自101年連續執行六年教育部特色大學計畫,在農業社區透過活動與社區共學共榮發展,而在107年更獲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補助,拿到全國只有五所科技大學參與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深耕型C類計畫,這次計畫以「具位置服務功能的農業創生系統」,整合多所科技大學共同進入社區協助解決農業缺工、產銷失衡及農業缺乏加值的三大問題。 (相關報導: 世界第三大稻米生產國,每年卻還要進口300萬噸!印尼糧食危機:農村只見中老年人 | 更多文章 )
修平科技大學專案中心主任李文明表示,這次的創意競賽,學生需要先進入農民場域進行農作體驗,不但可以部分解決農業缺工問題,且透過農作深入了解農業及農民問題,再以不同學校跨領域專業組合,為農業社區及農民提供具有年輕想像力的創意,為農業社區及農產品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