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打右手!央行預警房貸違約風險,金管會暗渡陳倉大幅放寬

10年房市多頭結果,卻苦了廣大的「青貧族」,民怨爆發下,馬政府也對不動產市場祭出多項管制措施,但都會區的房價卻仍居高不下。(資料照,呂紹煒攝)

全球進入升息週期,房貸違約風險提升,央行總裁楊金龍在理監事會記者會上,強調「低利率不可能永遠停在這裡」、「房貸借款人必須注意利率風險」。儘管央行「踩剎車」態度明顯,但去年上任的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顧立雄,在建築融資的監理上,卻不斷鬆綁「踩油門」,從去年10月底調降「非自用住宅」放款風險權數,提高銀行轉投資資產管理公司(AMC)短期墊款融資的淨值限制,到30日正式宣佈,將社會住宅、學校、長照機構、廠房建築融資,排除在《銀行法》第72-2條「不得超過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總和30%」上限之計算,台灣金融監理儼然呈現「左手打右手」情形。

銀行局統計:台灣住宅貸款快達30%上限

台灣房地產市場從2003年SARS結束後,出現了10幾年的多頭行情,從扁政府時代的「土增稅減半」政策,到馬政府時代的調降遺贈稅與營所稅,藍綠不管是誰執政,都很努力維持房市資金「活水」。10年房市多頭結果,卻苦了廣大的「青貧族」,民怨爆發下,馬政府也對不動產市場祭出多項管制措施,但都會區的房價卻仍居高不下。

台灣 台北 都會 夜景 房市 城市 建築(取自n23club@pixabay/CC0)
根據銀行局統計,台灣銀行體系7月底,「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占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比率,已經來到26.27%,距離《銀行法》30%上限,只剩下3.73%的空間。(示意圖,取自n23club@pixabay/CC0)

根據央行公布全體銀行6月房貸與建築貸款餘額,6月全體房貸餘額達6兆7,84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65%;建築貸款餘額則來到1兆7,730億元,年增率也達到6.24%,突破39個月新高。根據銀行局統計,台灣銀行體系7月底,「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占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比率,已經來到26.27%,距離《銀行法》30%上限,只剩下3.73%的空間。

銀行房貸資產瀕臨上限!央行總裁示警違約風險

台灣銀行體系的房貸資產,佔整體銀行資產的風險集中度已經瀕臨上限,前央行總裁彭淮南與現任總裁楊金龍,都曾針對金融體系房貸違約風險提出示警。

楊金龍曾在理監事會議會後記者會上表示,「基本上,我們可以在這個時候來提醒借款者,未來是一個升息的循環,美國領先升息,歐洲、日本央行(升息)是很慢的,但未來不可能是永遠在這裡,未來是多久並不知道,有央行理事有顧慮,我們藉這個機會提醒借款人,特別是房貸借款人,如果有一天升息,必須注意利率風險的承擔能力。」

20180315-央行總裁楊金龍15日至立院委員會備詢。(顏麟宇攝)
央行現任總裁楊金龍表示,「我們藉這個機會提醒借款人,特別是房貸借款人,如果有一天升息,必須注意利率風險的承擔能力。」(資料照,顏麟宇攝)

不過,楊金龍強調,目前台灣的房貸資產品質尚屬穩健,整體房貸放款的逾放比為0.68%,購置住宅貸款是0.66%,至於銀行承作的二胎房貸,根據央行了解比重也不高,貸款條件也算嚴謹,房貸寬限期也是審慎核可。

央行「踩剎車」,金管會卻「踩油門」!

央行在金融機構承作房貸議題上,明顯表態煞車,對照之下,顧立雄擔任金管會主委後的監理措施,卻明顯扮演「踩油門」角色,不少馬政府時代的房貸信用管制措施,都在最近獲得鬆綁。

去年10月底,金管會宣布調降「非自用住宅」房貸資本計提風險權數,這項規定在2011年馬政府時代,為了抑制投資客炒房,針對將「非自用住宅」風險權數全面提高到100%,代表銀行「有1元資本才能做1元的房貸生意」。  (相關報導: 放水3000億 曾銘宗:金管會病急亂投醫,一味配合拚經濟 更多文章

20180531-金管會主委顧立雄31日於財政委員會備詢。(顏麟宇攝)
央行在金融機構承作房貸議題上,明顯表態煞車,對照之下,顧立雄(圖)擔任金管會主委後的監理措施,卻明顯扮演「踩油門」角色,不少馬政府時代的房貸信用管制措施,都在最近獲得鬆綁。(資料照,顏麟宇攝)

這項「全球最嚴格」的資本計提規定,搭配其他信用管制措施,讓各大銀行叫苦連天。日前在工商協進會午餐會上,王道銀行董事長駱錦明,也當面向顧立雄表示,當年相關信用管制措施,當初防範不動產過分熱絡,房貸呆帳準備率從0.5-1%,提高到1.5%,但目前「時空背景不同」,政府發展經濟,不動產仍然是驅動力(driving force),希望金管會能調降準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