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金磚四國南非、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BRIC)在南非舉行峰會,並將這次峰會開成了一個南方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試圖擺脫西方七國(G7)及其主導的國際秩序的誓師大會。 「讓我們不再受七國集團統治」成了金磚國家向美西方獨占鰲頭的宣戰書。這讓跨世紀的南北半球、東西方博弈再度加碼,更上一個層次。
擺脫「G7統治」、「去美元化」成南方國家中心訴求
這次峰會被視為事關「東西方地緣政治衝突」和「世界經濟體系重組」的會議。在西方國家看來,中國和俄羅斯正試圖將金磚國家擴大為「反西方聯盟」,將其作為對西方七國集團的製衡力量。金磚國家「看到西方正在衰落」,「利用峰會宣布美國的主導地位結束」。
峰會討論的主要議題有「烏克蘭和平問題」、「美元的替代方案」以及「金磚集團擴員」等。會上,南非和中國元首呼籲就烏克蘭戰爭進行談判。南非總統西里爾表示,「我們一致認為雙方對話和談判的重要性」。巴西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也「呼籲結束烏克蘭戰爭」—— 這場衝突具有不可忽視的全球影響。
除地緣政治衝突外,世界經濟體系的重組也是峰會的重要議程,可以說是會議討論的重中之重。為替代美元,巴西總統盧拉在峰會上再次呼籲各國建立共同貨幣。巴西「正在尋找打破美元在國際經濟關係中的主導地位的方法」。盧拉曾多次表示支持引入金磚國家共同貨幣。巴西總統在「X」(以前的推特)上寫道: 「為金磚國家之間的交易創造一種貨幣可以減少我們的脆弱性」。
金磚國家資助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巴西前國家元首迪爾瑪·羅塞夫稱:「我們預期今年將發放8至100億美元的貸款」。 「我們的目標是實現約30%的貸款以當地貨幣計算」。新開發銀行將在南非以蘭特發行債務,並「在巴西以雷亞爾發行同樣的債券」。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已經以人民幣發放貸款。擴大本幣借貸支持了金磚國家商定的更廣泛目標,即鼓勵在貿易和金融交易中使用美元替代品。
此外,金磚國家成員的數量還在迅速的擴大。這一重要的新興國家集團宣布增加六個國家作為其新成員國。沙特阿拉伯、伊朗、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根廷、埃及和埃塞俄比亞將於2024年1月1日加入金磚國家聯盟。據稱,有20多個國家也要求加入這一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聯盟。
2023年8月23日,巴西總統魯拉(左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印度總理莫迪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南非金磚會議期間合影。(資料照,美聯社)
出席金磚國家峰會的四位國家(中國、巴西、印度和南非)元首和政府首腦在聲明中表示對新成員的歡迎,並強調該集團擴大是邁向「多極世界秩序」的又一步。巴西總統盧拉表示,擴大後的金磚國家將佔世界人口的46%和全球經濟產出的37%。
世界上幾乎一半的人口,包括一些增長最快的經濟體,很快就會加入這個「真正的全球聯盟」。隨著新成員的加入,該跨大陸聯盟將升級為「金磚+」(Brics plus),中國和俄羅斯尤其致力於這一擴張。它被視為「西方地緣政治和經濟主導地位搖搖欲墜的替代方案」。
(相關報導:
呂紹煒專欄:金磚國能成為制衡西方的武器嗎?
|
更多文章
)
到目前為止,金磚國家聯盟主要由「非西方經濟體組成」(如巴西、印度、南非、中國和俄國等)今後或許也會保持這一組合架構。目前已申請加入金磚國家聯盟的20 多個國家幾乎都屬於非西方經濟體。在新加入金磚國家集團的國家中,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是三個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國,它們的聯合加入該聯盟將增加其地緣政治和經濟重要性,進一步增強金磚國家集團的效力。
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看來,現在是「使用當地貨幣和替代支付系統的時候了」。去美元化現像已經開始。中國以人民幣支付從沙特阿拉伯進口的石油,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以盧比支付印度的石油。這一趨勢的側面是俄羅斯出口主要以盧布支付,而俄中貿易額正在打破新紀錄,2023年將突破2000億美元的目標。
金磚國家聯盟「去美元化」的這一口號已「引起華盛頓和已經與外交政策接軌的北約國家的擔憂」。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曾發出警告,如果美元失去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那將「比輸掉每場戰爭更糟糕」。不過,雖然「去美元化」正在取得進展,但金磚國家聯盟規劃中的擴張卻會推遲在該聯盟內使用共同貨幣的計劃及其進程。
針對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金磚國家成員國政府首腦在各自的聲明中都明確表態:就其本質而言,西方宣揚的以「基於規則的秩序」或「以價值為導向的外交政策」等術語所宣揚的戰略設計是「維持西方霸權的工具「,因此應該遭到拒絕。與之相對,金磚國家聯盟的代表則呼籲」回歸國際法」,「國際法的有效性必須在全世界範圍內適用」。
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眼裡,美國、歐洲「稱霸世界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對於一些南方國家來講,西方國家不被視為一個獨立的世界政治參與者,而是「華盛頓利益的延伸手臂」而已。對此,歐洲甚至有分析認為,現在是西方(歐洲國家)在外交和國防政策方面「擺脫美國的束縛」的時候了,以便能夠「公正地對待新的全球現實和權力平衡」——這一全球性轉變「象徵著歐盟的失敗」,體現了歐盟「在這裡(南方國家那裡)的權力的局限性」。
金磚國家聯盟迅速擴張的背景原因
為什麼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國家願意加入這個與西方七國集團抗衡的聯盟?又是出於何種原因促使一些已經「民主化」了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如巴西、印度、南非)願意與中俄這樣的威權和專制國家結盟並共同與美西方世界分庭抗禮?
2023年8月22日,印度總理莫迪到南非參加金磚國家(BRICS)峰會。(資料照,美聯社)
僅僅以「價值為導向」的國際聯盟不足以令人信服,地緣政治和經濟地位的不對稱,國際金融與貨幣體系的「不公平」,以及話語權「向西方的一面倒」,應該是金磚國家與G7集團抗衡的基本背景因素。
金磚國家不以價值和意識形態同質而「抱團」,而是因為它們同是受到美西方國家在國際地緣政治、經濟和安全等體系中「霸凌」或「不公平、不對等對待的受損者」。因此,美西方以「基於規則的秩序」或以「價值為導向的外交政策」以及其掌控世界經濟秩序的G7集團便得不到南方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認可。
這即是南方國家「樂意」參與由東方威權政體如中俄主導的金磚國家集團的緣由。也就是說,金磚國家與西方七國集團的對壘,主要不是因為兩大集團成員國之間存在價值和意識形態的分歧或對立,而是緣於地緣政治博弈、國際話語權爭奪以及對不同規則與秩序(美西方制定的規則或南方國家推崇的「國際法」)的訴求。
(相關報導:
呂紹煒專欄:金磚國能成為制衡西方的武器嗎?
|
更多文章
)
這表明,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那裡,西方「以自由、民主和人權為導向」的國際交往原則,已不能或不再成其為「霸凌」和「居高臨下」(具有不同製度與價值觀的)南方國家的合理「噱頭」。
世界南北半球(或東西方)因此而再度分裂成兩大陣營,新冠病毒疫情和俄烏戰爭加速了這一分裂進程。美西方因為新冠病毒疫情和俄烏戰爭的爆發而致力於減少對俄羅斯和中國等東方國家在能源、原材料和供應鍊等方面的依賴,大舉展開防範中俄在經濟和安全等領域的「脅迫」與風險的舉措(如脫鉤和製裁)。美西方這一「去風險」戰略打亂了全球原有的供應鍊和市場運營機制,也連帶影響或損害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利益。為規避或降低美西方這一脫鉤和製裁浪潮帶來的負面影響,南方國家對加入以「非西方經濟體」為主體的金磚國家聯盟產生了濃厚的(或前所未有的)興趣。
美國利用美元的統治地位而「隨意」對別國施行單邊制裁和經濟脫鉤,提升了南方(不管是威權還是民主政體的)國家防范美國「美元霸權」的心態,希望盡可能地擺脫對美元體系(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以及建立一個「更為公平」、更有利於南方國家經貿的國際貨幣和金融體制。
金磚國家被西方視為欲與西方七國集團競爭和「一比高下」的東方聯盟。儘管從西方的角度,金磚國家不可能成為西方七國集團的對手,也無法(至少在短時期內不可能)創立一個與美元體系相抗衡的國際通用和儲備貨幣體系;但是南方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以聯盟方式抵禦美元霸權體系的努力說明了,世界北半球與南半球幾十年來的「不對稱、不公平」地位導致的衝突與恩怨,並沒有因為價值和意識形態的相同與否而有所減弱。
南北半球國家不以意識形態差異而由地緣政治競爭分裂成兩大半,這不是一個新的組成,而是再度被強化的舊的嘗試。東西方或南北球地緣政治博弈並未因世界(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衝擊而減緩,相反有增無減。原因是北半球(或西方)國家「一手遮天」的行為在南半球和東方國家那裡再次持續失去信任——以相同價值和遵守現存西方主導的秩序為基礎的國際聯盟體係不再是吸引和感染南方國家的看點或榜樣。
(相關報導:
呂紹煒專欄:金磚國能成為制衡西方的武器嗎?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