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朱淑娟專欄:核廢水排放,沒有所謂「可接受風險」

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覽3篇VIP文章 已是會員? 立即登入
2023年8月24日,從海上遠眺福島第一核電廠。(資料照,美聯社)

取得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背書後,日本從8月24日開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過核廢水,依據模擬,核廢水將在1到2年後到達台灣附近海域。雖然日本跟IAEA都說排放計畫符合國際標準,但符合標準不等於安全,這批不只含氚、還含有至少60種以上放射性物質的核廢水,留給未來許多不可知的風險。

符合標準並不等於安全

風險解釋有很多面向,有官方提供的、有民眾應對的。通常官方說服民眾接受風險的說法是:符合標準、風險很低或風險可接受。但標準是官方定的,應該訂多少?不只依據科學,還有政治、社會、還有不要忘了利益團體的遊說。所以最後敲定的標準是集各種因素的妥協產物,不一定符合公眾利益。

-本文未完,本篇為風傳媒VIP文章-
加入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讀3篇VIP文章
免費體驗一個月! VIP訂閱內容無限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