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過三關 黃銘賢勇闖國際潮牌咖啡市場

黃銘賢處女座追求完美的個性,讓他一頭栽進咖啡的世界。(柯承惠攝)

從台北市民生東路一個五、六坪的小店面,經過近十一年的努力,路易莎創辦人黃銘賢一手打造了屬於自己的咖啡王國。但三百多家的咖啡連鎖店、兩座糕點廠、一座咖啡烘焙廠及一座餐食廠,這樣的成績並未讓黃銘賢就此自滿,他認為自己與路易莎未來仍有無限的可能。

從打工找興趣,在星巴克確認志向

經過將近兩個多小時的採訪,黃銘賢起身上了趟化妝室,緊接著在中午用餐時間沒有休息,又繼續與下一組訪客洽談合作案。多年來,為了拓展路易莎的事業版圖,無論是時間或金錢,黃銘賢總是全心全意地投入。曾經有長達八年的時間,他未曾出國旅行,留在台灣,只為了守護路易莎。為了保留路易莎發展所需的資金,黃銘賢甚至捨不得搭計程車,而且拖到一年多前才買了他人生第一棟房子。

早在就讀銘傳大學會計系時,黃銘賢就不打算走會計這條路,當時的他一度想靠打籃球維生,但理解自己在籃球場上發展的侷限性後,斷然放棄了這樣的念頭,然後透過打工摸索自己的興趣。

黃銘賢說:「為了瞭解自己的興趣,我學生時代打過許多工,爭鮮、瓦城等,我都曾工作過,通常待個一、二個月,對工作感到沒興趣就會離職。直到有一次在朋友的幫助下,幹起珠寶、飾品的批發商,順便擺擺地攤,才發現自己對做生意很有興趣。」

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選錯行」,彷彿是上天刻意的安排,偶然間,姊姊給了黃銘賢一包咖啡豆,第一次嘗試煮咖啡失敗後,處女座追求完美的個性,讓他一頭栽進咖啡的世界,鑽研如何煮出一杯好喝的咖啡,除了買了好幾本書來研究咖啡,他更跑到星巴克(Starbucks)去打工。有別於過往的打工經驗,這一次黃銘賢足足在星巴克待了一年多,確認了自己人生的「志向」。

黃銘賢說:「有一段時間,我沒有在打工,拿著家裡每個月給的四千元零用金,買了許多與咖啡相關的工具、書籍研究,然後再去星巴克打工。後來之所以離開星巴克,是因為當時星巴克的原物料供應商義式企業剛好有一個職缺,他覺得這個工作對將來自己開咖啡店或許會有幫助,於是就跑去應徵。」

到了義式企業之後,黃銘賢負責的是業務工作,常在大台北大街小巷到處跑,除了接觸許多咖啡店家,還因此發掘台北市許多高人氣的黃金商圈。二○○六年,黃銘賢發現敦北民生商圈有家「壹咖啡」要頂讓,租金也不貴,於是便向父親借貸近四十萬元,自己當起老闆。沒想到,龜毛的黃銘賢測試了近千次才調出自己滿意的咖啡,開店三個月後,才端出第一杯咖啡賣給客戶。

靠著賣茶、賣早餐走出活路

 LOUISA(路易莎)源自於義大利文,有海上女戰神之意。黃銘賢說:「當時他想了許多店名,但都不滿意。偶然間,有個外國朋友提到LOUISA這個名字,他覺得這個名字以撲克牌的A做結尾,有第一的隱喻,夠大氣、好讀、易記,又有國際化味道,剛好與他對公司發展的想法契合,所以就取了這個名字。」 (相關報導: 路易莎兩億豪賭 挑戰平價咖啡老大 更多文章

開店初期,黃銘賢不只賣煮好的咖啡,也自己烘焙咖啡豆賣給餐廳、咖啡店,除此之外,他更兼職教人煮咖啡,每天工作至少十四個小時。這一次,上天又做了一次巧妙的安排,因為授課,黃銘賢遇上了來學咖啡的另一半徐愛筑,咖啡不僅成就他的事業,更成就了他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