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中國沒有言論自由」是一種信仰,「維尼」必須被禁

我國外交部原本推文,藉由中國禁映小熊維尼電影,凸顯台灣的言論自由,此舉更被美國CNN報導,結果卻無預警刪文(翻攝推特)

日前外交部在官方推特發文,諷刺中國大陸封鎖「小熊維尼」,所以沒有「言論自由」。然而,這則貼文卻被外媒認為是在「嘲諷」北京,外交部隨後稱這是因「媒體解讀錯誤」而自動刪文。像這樣先主動出擊,然後卻半途收手的行為,自然引發討論。其中,資深媒體人黃暐瀚在臉書發文,認為事實與外交部所說的有很大的出入。黃暐瀚認為,外國電影在大陸上映受到配額的限制,「維尼摯友」無法播出,有可能是抽籤沒抽到,未必是被禁播。此外,關於「維尼」二字是否被封鎖,他表示「網路是個好東西,上百度查看看,自然會有答案」。言下之意,當然是沒有被封鎖。

黃暐瀚的分析自然有道理,然而,他沒有深入探討的是,如果事實與外交部推特所說的,真的有這麼大的差距。那麼為何他們可以在還沒有查證之前,就先出言諷刺呢?以外界對外交部的了解,這麼謹慎、這麼官僚的單位,怎麼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呢?如果深入探究的話,還真的不能全怪外交部。事實上,「中國沒有言論自由」這個說法,長久以來在台灣社會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一種不證自明的真理。這當然是一種偏離事實的想像,但卻像是一種信仰,不需要事實根據,只要堅持相信就好。外交人員再怎麼專業,長期浸淫在這種信仰裡,不免受到影響,這或許才是他們自以為是,輕率發文的主因。

像這樣的信仰,長期以來,民進黨不只是忠實信徒,更是積極的傳道者。所以,對蔡政府而言,事實如何並不重要。對他們而言,「維尼摯友」必須是被禁播的,「維尼」這麼敏感的字眼必須是被封鎖的,大陸鐵定也是沒有言論自由的。這不需要思考,也無須查證,因為這是一種信仰。

既然是信仰,與事實無關,那麼就需要靠想像來支撐。事實上,對蔡政府而言,他們已經越來越靠想像在執政。明明台灣底層的經濟情況不好,賴清德卻可以用各種美化後的數據,宣稱「台灣經濟已經走出停滯困境」。明明台中的空汙是蔡政府的能源政策造成的,而且已經很嚴重。賴清德卻可以宣稱「空汙是過去累積的」,以及深澳電廠即將要燒的,是「乾淨的媒」。而一年多來,全台灣已經發生過數起跳電和斷電的事件,台電的備載容量明顯不足。不過,蔡政府還是堅持「台灣沒有缺電的問題」。這些都是極其明顯的事實,但對蔡政府而言,事實是什麼並不很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自我感覺良好,活在自已執政下一切都很美好的想像中。如果出了什麼問題,必然是國民黨的錯。如果有人提出不同意見,那麼必然是在反對改革。這當然是他們自己的想像,但卻已經變成一種執政的信仰。

蔡政府內政靠想像在支撐,外交當然也不例外。兩岸關係不斷惡化,外交不斷受挫,邦交國接連被拔,反制行動毫無成效。面對這一切,蔡政府卻是充滿自信。他們的邏輯是,美國和日本這些屬於「民主聯盟」的國家,會和台灣合作,捍衛民主自由的價值,共同對抗專制獨裁中共的「擴張」。所以即使兩岸關係再怎麼糟糕,蔡政府就是不為所動。因為她宣稱「民主聯盟」會挺台灣,這已經是她的外交信仰。 (相關報導: 陳昭南專欄:馬的外交休兵,中華民國的招牌逐漸「被消失」! 更多文章

然而,這樣的信仰不只過於牽強,缺乏事實根據,而且同樣也是靠想像在支撐。這個信仰要成立的前提是,中共所統治下的中國大陸,是專制暴政,沒有民主,更沒有言論自由。而民進黨所統治下的台灣,則是充滿了民主自由的價值。在這麼強烈的對比下,如果兩岸發生衝突,美國和日本必然會支持屬於民主陣營的台灣,而非中共。然而,這一切當然也是想像,而非事實。長久以來,我們的外交宣傳,就是在建構我們這樣一個民主自由的形象,然後把中共講成是專制暴政。透過這樣的對比,迷惑美國人,既博取他們的同情,也爭取他們的支持。蔡政府上台後,由於只能依靠美國,也就更加仰賴這樣的想像和信仰。外交部此次的推文,其實就是這種信仰的產物。從引發外媒注意的角度來看,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效果。

	中國禁映小熊維尼新片《摯友維尼》,台灣外交部諷刺推文登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翻攝CNN)
中國禁映小熊維尼新片《摯友維尼》,台灣外交部諷刺推文登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翻攝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