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非洲西部爆發伊波拉疫情,3年期間奪走上萬條人命,《華爾街日報》30日指出,過去都是用盤尼西林治療,現在則有2種新藥物誕生,其中包括剛果民主共和國病毒學家穆延貝研發的藥物,且他是最早發現伊波拉病毒的科學家之一。新藥物已由國際醫療團隊依據最高標準測試,8月12日發表初步結果,最終報告預計很快會在醫學期刊上發布。
有藥可醫了!2款新藥提升存活率
身為剛果民主共和國國家生醫研究中心(INRB)總幹事的穆延貝(Jean-Jacques Muyembe)直言:「伊波拉(Ebola)現在是有藥可醫的疾病了。」穆延貝也是新藥測試小組的共同負責人,他深信免疫系統產生的蛋白質能抵禦伊波拉病毒,但此論點遭部分科學家質疑。穆延貝從伊波拉倖存者體內抗體研發出藥物mAb114,並由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領導開發問世。

根據10月初在美國華府的傳染病大會上發布的資料顯示,服用mAb114藥物的伊波拉病患死亡率降至35%,而未服用藥物的病患死亡率則高達90%。另外,雷傑納榮製藥公司(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研發的藥物REGN-EB3,能讓病患死亡率降為34%。2018年8月至今的3250病例中,有2174人死亡,死亡率為67%。
Two new Ebola drugs are remarkable at saving lives. Just as remarkable is how they came about. https://t.co/Nhy0GYmN39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2019年10月31日
提取倖存者抗體 研發伊波拉藥物
穆延貝在1995年伊波拉大爆發時就開啟研究藥物之路,他一開始把5名倖存者的血液輸給8名病患,因為他相信倖存者體內的抗體能不讓患者病死,最後有7名病患康復。穆延貝1999年在醫學期刊發表此研究,但被認為只是小型研究,且沒有控管團隊,質疑他的成果。2005年,穆延貝與NIAID科學家葛蘭姆(Barney Graham)會面,建議葛蘭姆研究伊波拉倖存者的抗體。
52歲的倖存者穆比亞拉(Cyprien Mubiala)有15位家人死於伊波拉病毒,只有他和1名姐妹存活,而他把自己的血液提供給穆延貝研究,並在2006年底前往位於美國馬里蘭州的NIAID疫苗研究中心,進行血液檢測,結果發現他血液中的抗體能摧毀伊波拉病毒,進而研發出mAb114。穆比亞比表示:「當我聽說我的血液能研發治療藥物,我非常非常高興。」

通過臨床實驗 盼FDA核准上市
至於雷傑納榮製藥開發的REGN-EB3,則是在2014年10月開始研發,研究團隊從基因改造老鼠體內生出的人類抗體,研究抵抗伊波拉病毒的藥物。REGN-EB3與mAb114都在2018年的疫情爆發期間,發給病患服用,疫情停止擴散數周後再度爆發,INRB研究員穆蘭古(Sabue Mulangu)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取得NIAID安全許可,把mAb114發給病患服用。 (相關報導: 43年奪走萬條人命的世紀瘟疫》實驗藥物效果顯著 伊波拉治療現曙光! | 更多文章 )
雷傑納榮製藥及位於美國邁阿密的生技公司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 LP,獲得許可生產NIAID開發的mAb114藥物,並交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以最速件處理,希望能取得FDA批准上市。新藥物經過臨床實驗後,醫師開始提供伊波拉病患使用,研究團隊則檢視副作用和其他反應。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醫師卡魯姆巴(Muhindo Karumba)說:「早服藥的人,大多數狀況都變好。」
Ebola shuts down major organs and drains body fluids until death comes. In a major breakthrough, two new drugs can stop it. https://t.co/SWILxXt6kz
— WSJ Africa (@WSJafrica) 2019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