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烏克蘭》俄軍炸毀的糧倉滲出農家的血 農民絕望:世界幫不到我們

以農業起家的維特利表示,根本就沒法到田裡收割,太危險了,有些還徹底毀掉了,就算要賣,市場上也沒地方賣,收益大概少了將近80%。(Daniel S. Y. Ceng攝)

「請幫助我們消除障礙,把這些小麥和穀物賣出去,否則我們真的會破產,生存不下去了。」在鄰近黑海(Black Sea)的尼古拉耶夫州(Mykolaiv)以農業起家的維特利(Vitaliy),向世界發出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吶喊。

自奪命無數的莫斯科入侵戰揭開不久後,俄羅斯海軍已封鎖黑海周邊的烏克蘭港口,禁止任何穀物出口。當地農業承受慘重經濟損失,亦影響中東地區例如埃及、土耳其,遠至印尼、孟加拉等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糧食穩定性。

20220801-尼古拉耶夫州霍羅基夫卡村。(Daniel S. Y. Ceng攝)
尼古拉耶夫州霍羅基夫卡村。(Daniel S. Y. Ceng攝)

儘管俄、烏7月底為緩解全球糧食供應緊張與價格飆升問題,簽署《黑海穀物倡議》(Black Sea Grain Initiative)後,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瑞斯形容,此舉猶如「希望的燈塔、解困的燈塔」(a beacon of hope, a beacon of relief)。

但維特利面對的慘況,反映的只是聯合國秘書長口中另一座「可能性的燈塔」(a beacon of possibility),不過是一種難以承受、幾乎讓人絕望的可能性。

在基輔(Kyiv)逾600公里外人煙稀少的尼古拉耶夫州(Mykolaiv Oblast)霍羅基夫卡村(Horokhivka),7月下旬這天,穿著拖鞋和深色上衣的維特利,開著白色吉普車帶記者巡視他的穀倉。光看這一身裝束,很難想像,他需要日曬雨淋在田地工作。

居民輕鬆的氣氛 搭配遠處傳來的爆炸巨響和濃濃黑煙

村落附近一家小賣店,坐著幾名4、5旬店主和當地居民,喝著貼有黑色標籤的透明玻璃瓶裏的伏特加,或與數隻小狗在玩耍。不過,輕鬆自在的氣氛,搭配的卻是從遠處傳來的轟隆爆炸巨響和不斷冒起的濃濃黑煙。

維特利告訴記者,自2月初起,俄軍不斷對這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造船之州,進行猛烈轟炸與占領,再試圖進攻至奧德薩等城鎮。儘管在激烈反擊戰後,烏軍4月底將敵軍壓退至柯爾松(Kherson),但俄軍砲彈及飛彈的威嚇從未停止,更對維特利的農業生計造成重創。

20220801-維特利巡視穀倉。(Daniel S. Y. Ceng攝)
維特利開著白色吉普車帶記者巡視他的穀倉。(Daniel S. Y. Ceng攝)

「我是以種植和銷售小麥、生產芥花籽油等為主的。我那200多公頃的耕地很接近柯爾松的戰線,因此經常被砲彈、飛彈轟炸,炸出一個個大洞,有些還炸到起火燒焦了,根本無法作業,我很擔心會再有砲彈飛彈打過來。」維塔利說。

沒有稻田或農田,或許可依靠外銷後所剩無幾的收成過活,惜在俄軍無差別攻擊下, 維特利的庫存也被影響。來到1座偌大的穀倉外,記者看見一個被砲彈擊中後的貨車殘骸,燒至剩下支架,與那些在數個月前布查、伊爾平鎮所見的不相伯仲。

進入昏暗的穀倉後,地面有一堆堆的小麥、大麥,布滿灰塵和金屬碎片;上方則是一片密密麻麻、閃閃發亮的「星空」。這並非什麼自然美景,而是一枚俄軍飛彈最近在外面墜落,強力爆炸的碎片貫穿倉庫的鐵皮外層,所幸當時無人在現場。 (相關報導: 前進烏克蘭》搶救戰火下走不了的人 義工帶著勇氣出發:盼來世再見 更多文章

20220801-維特利的穀倉內部。(Daniel S. Y. Ceng攝)
維特利的穀倉可以看到滿天星空,但這是飛彈來襲的後果。(Daniel S. Y. Ceng攝)

維特利表示,和平時期,他們每季平均可產生5、600噸小麥和各種各樣的穀物副產品,包括芥花油。可惜受戰爭影響,這一季收成只有150噸左右,「我們根本就沒法到田裡收割,太危險了,有些還徹底毀掉了,就算要賣,市場上也沒地方讓我們賣,更得不到報價,收益大概少了將近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