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觀點:一直被逐條駁斥,民進黨樂此不疲?

一直被「駁斥」民進黨却依然故我。圖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出席「縣市暨勞工黨部主任委員聯合就職」典禮。(顏麟宇攝)

從深澳發電廠,到年金改革,到拒絕在野黨申請釋憲,再到拔管,以及民進黨政府其他所有髮夾彎或掠奪民間產權的政策,雖然其發言人或立委都能提出各種似是而非的法律辯護,卻每次總是引發當事人或受害人逐條駁斥。但人民花時間與力氣逐條駁斥政府,就算理直氣壯,其實絲毫不能動搖政府的作為,甚至會助長政府的正當性。

最近幾乎就在同一天,繼台大自主聯盟針對教育部,逐條駁斥連部長都不敢承認是處分的處分以後,退休教師楊文耀又逐條駁斥了年金改革的各種託辭。面對逐條駁斥已經是民進黨政府的例行事務,而完全不予理會,也已經近乎是其固定的生理反應。

既然民進黨政府所有的理由,民間都已經有受害者或打抱不平者加以逐條駁斥,沒有理由於此重複。這並不是說,他們駁斥的理由不夠強,或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而是他們駁斥以後,根本不會有效果。因為民進黨政府夥同愛黨愛國的那些台大法學專家、司法院長以及社運人士,提出各種荒誕不經的法律理由,本來就不是要說服受害者的,而只是要給政府可以對各界說嘴的理由。

民間駁斥得再好,他們仍然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地繼續重複同樣的說詞,因為民進黨政府需要的,就是一個自己正在說理的模樣,好讓支持者與名嘴利用各自的管道,重複一百次。民進黨沒有打算要溝通,更沒有要對話,而是要透過大聲指控,讓支持者產生一種道德意識。顯然民進黨政府根本瞧不起自己的支持者,認為動員他們的情感很簡單,不需要詳究真正的決策理由。

不過,他們這種對支持者缺乏民主自由常識的輕蔑假設,引來的恰恰是國際媒體與學術界為了保護民進黨,而必須讓民主自由的標準與檢測,逢民進黨就降低,也就等於蔑視整個台灣的民主自由能力。民進黨藉著蔑視支持者的民主自由能力,來動員支持者的道德錯覺,國際學術界及媒體則藉著蔑視台灣的民主自由能力,來鞏固民進黨的民主自由形象,鞏固歐美自己的道德錯覺。

引發逐條反駁但反駁卻毫無影響力的現象,並不是民進黨獨享的本領。一位來自莫斯科的訪問學者提醒說,許多共產黨執政的國家,包括大陸,或前共產黨執政的國家,包括莫斯科,都有這種政府各部門發言人為濫權辯護而信口開河的作風。另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訪問學者在旁補充,馬來西亞不是共產黨執政,也不遑多讓。再有一位印尼來的訪問學者加入陣營,表達對本國華人因同一種執政風氣而遭遇不堪的處境,忿忿不平。

訪問學者們所沒有比較到的一個重要面向,是國際干預。像民進黨,不論怎麼做,在國際上幾乎毫無懸念的都繼續視之為民主自由。甚至,對台灣民主自由的研究一籮筐又一籮筐的發表,都是在研究台灣選民的效能感如何產生,好像鞏固民主只剩下選民的效能感夠不夠的問題。對於侵犯民主自由的實踐,完全乏人問津。相形之下,國際學術界則常稱呼馬來西亞與印尼是「不自由的民主」政體。至於俄羅斯與中國,更完全是國際學術界想當然耳的負面教材。 (相關報導: 孫慶餘專欄:消費吳音寧,拖垮民進黨! 更多文章

HRRR前瞻基礎建設條例三讀通過,行政院長到立院向立委致意。(蘇仲泓攝).JPG
前瞻基礎建設條例三讀通過,行政院長到立院向立委致意。不過,在野立委就此案的程序爭議聲請釋憲,司法院大法官却以立委一票未投而不受理。(蘇仲泓攝)

逐條反駁的弔詭之處就在這裡,逐條反駁的依據,全都是出自民主自由政體的法理,可見這些法理在台灣的民間很受重視,也很熟悉。這讓歐美學術界與媒體大為放心。而民進黨政府如何聽取或是否採納,那屬於決策的問題,決策得好不好,反正有民主選舉在制衡,也就不必檢查到底民進黨政府如何透過行動在侵犯民主自由的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