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扼殺產業的社福,留給私幼一口飯吃吧!

人民不生的情況下,政府再對公立或非營利幼兒園進行政策性補助,作者認為,將衝擊私立幼兒園的生存。(翻攝自youtube)

廣設公立或非營利幼兒園之政策

近幾年來國民所得停滯,水電、物價齊漲,人民實質收入呈現衰退的現象,導致人民不敢生,生又養不起的國安與社會問題。今年適逢六都和縣市首長選舉年,許多候選人都聽到了民眾的需求,於是推出了許多育幼的社福政策,尤其以廣設公立或非營利幼兒園以減輕家長經濟負擔之政策最受人注目,並引起了社會各界熱烈的討論。

衝擊私立幼兒園的生存

由於公立或非營利幼兒園接受了政府的政策性補貼及多項支持,不但大大降低其營運成本,也使得招生上的競爭力增添不少。然而,政策性補貼猶如雙面刃,對受補助者而言,當然是種德政,但是對未受補助的一方來說,卻成了侵害其生存權的缺德事。因此,未受同等補助的私立幼兒園從業人員便忿忿不平地表示:「我們幼兒園已經串連起來,今年市長選舉一定不支持現任的,因為政府連續開辦公立幼兒園根本就是不考慮我們的生存!」

公立或非營利幼兒園衍生之不公平現象

儘管不公平,但是這項政策確實是廣大幼兒家長的需求及心聲,歡呼德政無視私立業者困境有之,指責業者收費超高無良活該者有之,期勉業者區隔市場加強自身競爭力者亦有之。除收費過高無良活該外,談到競爭力,若沒有在同一個起跑點上,任何關於競爭力優劣的評語都是有失公允的,況且私立幼兒園之相關從業人員也是市民,他們的困難亦不應被偏頗地忽視。另一方面,公立或非營利幼兒園的招收名額遠小於欲擠進入學的幼兒人數,通常都是用抽籤的方式來決定能否入學就讀,這種單憑運氣的作法,雖說不得已,但對同樣繳稅卻未獲中籤的家長而言,又情何以堪。

解決之道的探尋

不可否認地,國家資源有限無法公私立等同補助,然與其什麼都不做,不如盡政府之力儘量做一點,能幫助多少幼兒就先幫助多少,但又不能得罪任何一位家長,只好依抽籤等個人運氣來決定,因而產生了目前的作法。只是,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嗎?

其次,即使國家資源充沛可以廣設公立或非營利幼兒園,來滿足人民幼教上的需求,不過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沒錯需求是滿足了,但供給方的私立幼兒園可就要「滯銷」了。需求之所在,通常為商機之所在,若像政府這樣將需求全部都「攔截」了,在極欲發展經濟的此時,經濟又如何能發展起來呢?經濟若發展不起來,人民不就更窮困而難以滿足自己所需,如此便形成了惡性循環。

一如大量免費二手衣鞋湧入非洲,看似純然的好事一樁,卻無意間摧毀了當地的紡織產業,並間接影響非洲國家的工業技術發展。看到需求就直接給予滿足的方式,只能解一時之急,若欲在滿足需求的同時,亦使產業、經濟能健全發展,誠應設想更好的解決之道以資因應,否則未來將只剩下貴族或宗教團體之幼兒園能存活下來,現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私立幼兒園恐怕不得不關門大吉。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提升幼兒照顧品質,監控是否為解決之道? 更多文章

「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為關鍵所在

事實上,現代民主國家的社會福利政策係源於社會主義的思想,而社會主義要能有效地運作則有賴於「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之定律的遵循。例如,近年引起熱烈討論的「無條件基本收入」,雖不要求有相對應的工作勞務付出,即能享有基本收入的保障,但其目的並非讓人閒閒沒事做,整天游手好閒,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