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尊觀點:文明與野蠻,有時只有咫尺之遙

1930年10月,希特勒在納粹黨黨代會上,攝於威瑪。(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引子

位於德國中部圖林根州(Thüringen )的威瑪(Weimar)雖然僅有六萬多人口,卻是一座充滿歷史和文化古城。這裡不僅有各種各樣的博物館和地標建築,如,安娜—阿瑪麗亞—圖書館(Anna—Amalia Bibliothek)、市政廳(Rathaus)、威瑪城市宮殿(Stadtschloss)、包豪斯博物館(Bauhaus—Museum)、德國國家劇院(Deutsches Nationaltheater)、聖彼得和保羅教堂(St. Peter und Paul) 等,還有許多名人故居,如,歌德故居、席勒故居、李斯特故居、尼採檔案館等。

威瑪也是一座「歷史有餘,現實不足」的城市。說它「歷史有餘」,是因為這裡的很多舊房別墅都有自己的故事,譬如,某某在此用過餐,某某在此住宿過,某某在此寫作過……在這裡,名人的名字可以拾一籮筐:德國浪漫主義文學先驅讓·保羅(Jean Paul)、戲劇家奧古斯特·馮·科策波(August von Kotzebue),當然更有歌德、席勒、李斯特、巴赫、尼採、瓦格納等這類如雷貫耳的文化大師在此生活和創作過。

說它「現實不足」,是因為威瑪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對文化如痴如醉,對政治敬而遠之」。的確,它很少因為現實中的重大事件而進入人們的視野。前來威瑪的人,絕大多數也都是出於對其歷史氛圍和文化傳統的敬仰。

或許,在你抬頭之際或轉身之間,就能在某個房屋的牆上發現某句名人名言,如,「不渴而飲,不喜而學,不誠而祈,皆無用功也」 /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Trinken ohne Durst, Studieren ohne Lust, beten ohne Innigkeit sind verlorene Arbeit / Martin Luther)、「家鄉就是那個你無需表白的地方」/ 德國哲學家約翰·戈特弗里德·赫爾德(Heimat ist da, wo man sich nicht erklären muss – Johann Gottfried Herder)、「假如你認識生活,請告訴我它的地址」 / 法國小說家散文家儒勒·雷納爾(Wenn Sie das Leben kennen, geben Sie mir doch bitte seine Anschrift – Jules Renard)、「面對沈默和咆哮,我發明瞭語言 / 墨西哥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gegen das Schweigen und das Getöse erfinde ich das Wort – Octavio Paz)。 (相關報導: 吳豪人專欄:大學自治論 更多文章

作為一座文化古城,威瑪既保持著氣宇軒昂、風姿綽約的不凡氣質;又為古今的遷客騷人們提供著一份與世無爭的恬靜優雅。威瑪之所以成為德國歷史上第一部民主憲法的誕生地,並非因為這裡曾是政治重鎮,而是因為當時的政治精英們想遠離明爭暗鬥暴力頻仍的首都柏林、需要一塊寧靜之地來為德意志的未來勾畫藍圖。兩德統一後,埃爾夫特(Erfurt)成為圖林根州的首府,而威瑪則默默地繼續扮演著它早已駕輕就熟的傳統角色——文化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