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偉觀點:為民族和解而轉型正義──三位軍政領袖組成的20世紀德國史

作者指出,假如當代台灣國家機器的選擇,是一面大肆搜捕共諜,一面強推轉型正義,使得國家社會整體離戰爭更近而不是更遠,這就真的成為一種突變種的轉型正義。(資料照,顏麟宇攝)

現在在台灣許多人主張仿效20世紀的兩戰到冷戰間德國政治的故事,要推動轉型正義,主要針對國民黨,類推於戰間期到二戰中德國的納粹黨,與東德時期的統一社會黨(也就是共產黨)。

20世紀德國歷史真的只有從這個面向來看待戰爭與極權統治的悲劇才是政治正確的嗎?對這段歷史的解讀,還是有什麼台灣人不太熟知的細節呢?不妨極簡略地看待一下,德意志帝國的上將魯登道夫與兩位聯邦德國的總理,布蘭特與柯爾如何形塑了20世紀的德國史。

今年5月在台灣熱映的電影《神力女超人》當中有一個相當搞笑的橋段,卻構成電影後半部故事發展的主軸。因為撿到一個帥哥介入終結一切戰爭的戰爭,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女超人,執著的認定德軍將領魯登道夫就是挑起戰爭可怕的魔鬼,也就是戰神阿瑞斯的化身。最後女超人拔劍殺死了魯登道夫,電影在此引來的高潮之後結束。

正史上的德意志帝國參謀總長魯登道夫上將,當然沒有在一戰中極委屈地死於一個奇裝異服女性的手下。他一直活到了1937年,達成了把德國從一戰向二戰過渡的歷史使命。1935年,魯登道夫根據他在一戰時的經驗,以及對戰爭、國家與社會的整體觀察,寫成並發表被認為是可與克勞賽維茲的名著<戰爭論>相提並論,堪稱20世紀德國軍事戰略最高水準的論述專著《總體戰》。根據這本書的戰略指導,二戰中的納粹德國充分動員了國家的工業與經濟能力。有效地支持快速擴張的機械化戰爭。很快就橫掃了西歐,並且一度大敗了蘇聯,德國險些就改寫了歷史。

德意志帝國參謀總長艾瑞希·魯登道夫(Erich Ludendorff),為德國的著名將軍,同時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重要主將。(取自維基百科 / 公有領域)
德意志帝國參謀總長艾瑞希.魯登道夫(Erich Ludendorff),為德國的著名將軍,同時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重要主將。(取自維基百科 / 公有領域)

魯登道夫在一戰時就已經明白,現代化戰爭是國家總體工業經濟能力所繫的結果,如何充分動員國家整體的資源運用於戰爭就是戰爭勝敗的決定性因素。在影片中的毒藥博士與他狼狽為奸,研發新型毒氣彈,意圖在戰爭中大量消滅敵軍。這位毒藥博士在當時的德國歷史上中有一位很類似的人物,但卻是一位男性,就是發明哈柏製氨法的,德國天才氣體化學家哈柏。由於哈柏法可以直接從空氣中提取氮氣與電解水得到的氫氣製造氨氣,氧化以後生產各種火藥必須的硝酸。打破了原先炸藥與火藥生產,必須要使用南美或非洲生產硝石做原料的歷史。從而避開了英國海軍的海上封鎖,從容地打完了四年戰爭。之後哈柏也確實研發了各種不同的神經毒氣給德國使用,殺人無數戰果卓著。如不是因為美國參戰,魯登道夫極有可能帶領德國打贏一戰。

以總體戰的超凡能力與卓越構想,且具備強大工業科技能力,20世紀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德國,二戰後成為整個歐洲的噩夢。盟國為了徹底粉碎其總體戰的動員力,對德國嚴酷的分區佔領,並且很快因為冷戰的爆發變成兩個同民族操戈的分裂國家。由於北約與華約的大軍都布署在東西德邊界上,美蘇又各自擁有強大的核子武力。一旦三戰爆發,分裂的德國做為冷戰的前線必定在劫難逃,可能會先遭到裝甲洪流的碾壓,又被核武烈焰吞噬。使得三戰不論最後誰勝誰負,都將使德意志民族徹底從地球上滅亡。這使得戰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民選的政治領袖,開始思考如何跳脫此一亡國滅種的困局。 (相關報導: 轉型正義不成功,會怎樣?羅馬尼亞的慘痛經驗值得台灣借鏡 更多文章

1949年德國正式分裂,蘇聯占領區單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DDR),特別是東德在蘇聯掌控下開始了對前納粹人員的大整肅,西德很快也開始比照辦理,這就是德國戰後轉型正義的由來。1950年東德清算納粹後開始建立起自己的獨裁統治特務系統,就在東柏林成立了在冷戰時期的德國甚至歐洲都非常重要的國家安全部(Stasi史塔西,德語「國家安全」(Staatssicherheit)的縮寫) 。史塔西在國內負責監控與騷擾異議人士,在國外積極滲透東德的國家敵人。現在柏林的史塔西總部,已經改為史塔西博物館,開放與展覽東德統治時史塔西所收集的各種檔案,而成為德國轉型正義的重要象徵。

1949年德國分裂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並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Fry1989@Wikipedia / CC BY-SA 3.0)
1949年德國分裂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並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Fry1989@Wikipedia / CC BY-SA 3.0)